DSE放榜2023|新移民學生來港後需留班苦讀英文 獲理大直接取錄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內地新移民學生來港升學,一大難關就是英文程度未必追得上。南區明愛莊月明中學應屆文憑試(DSE 2023)考生施嘉樺於2019年來港升學時,原本打算直接入讀中四,但由於校方擔心他的英文程度,所以安排他入讀中三。性格主動及勤奮的施嘉樺,過去數年花下苦功鑽研英語,並於文憑試中取得最佳6科23分的成績,其中英文考獲第3級,達到大學收生門檻。放榜前他透過教育局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獲理工大學錄取入讀土地測量相關的學位課程。

南區明愛莊月明中學應屆文憑試(DSE 2023)考生施嘉樺。(林靄怡攝)

入學時需留班 將勤補拙追上英文水平

施嘉樺來自基層家庭,父母均於地盤工作,數年前希望讓他接受更好教育而來港。來港後他申請入讀明愛莊月明中學時,原本打算插班讀中四,但因為英文水平而要入讀中三變相「留班」。路雖然走遠了,但他說值得,因為他的英文水平在該段時間有所進步,亦幫助他融入及適應香港文化。

入學後,施嘉樺感覺自己的英文水平未必比同學差太多,但其他同學不怕出錯積極用英文,所以他會與同學操練英文會語,提升自信心。為了提升英文水平,他分配約一半溫習時間用於英文科,一度令他感到未能兼顧其他科目。文憑試前夕,他每日當自修室開門即前往專心溫習,除了用膳外一直用功,直至自修室關門為止。

施嘉樺在學習方面十分用功,時常都會到學校圖書館溫習。(林靄怡攝)

學習英文需每日累積 任教老師讚主動、勤力

溫習英文時,他會專注學習文法及記生字,認為效果比做歷屆試題好。他亦聽從老師建議,將錯處記下複習,及後在文憑試更遇上曾被老師指為嚴重的錯誤,由於印象深刻,所以能夠完成題目。他以書本《原子習慣》為例,說成果需要每天積累,「其實英文都係一啲需要每日累積一啲,只需要一啲,但係可能到咗高中3年之後,你嘅英文就好有進步」。

吳家雯老師(右)是施嘉樺(左)的英文老師,吳老師認為,施嘉樺主動及勤力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取得英文科的進步。(林靄怡攝)

吳家雯老師是施嘉樺的英文科老師,她說施嘉樺申請入讀時曾擔心他的英文水平未達中三學生水準,不過他十分勤力,會額外交英文功課、主動參加英文活動,所以進步很大。文憑試前夕,他經常將完成的歷屆試題交給老師批改,又主動找不同的英文老師練習英文會話。吳老師認為,施嘉樺主動及勤力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取得英文科的進步。

陳俊明老師(右)任教施嘉樺(左)的數學科,陳老師說他在參賽後更願意去探究相關知識,成績亦有所增長。(林靄怡攝)

相比英文科,施嘉樺數學科表現較突出。數學科老師陳俊明表示,他不時代表學校參加數學比賽,因為他上課時表現積極,又會主動學習,值得給予機會,而他參賽後更願意去探究相關知識,成績有所增長。

獲理大直接取錄 曾坦忑是否要接受

施嘉樺最終在文憑試考獲英文科第3級,整體成績達到大學收生一般最低要求。雖然他在放榜前已獲理大空間數據科學及智慧城市(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取錄,但「始終都係讀書,當然希望自己成績好一啲」,「Touch wood炒咗都會傷心,但係萬幸嘅係都達到預定嘅成績」。

他說在獲理大直接取錄後,曾一度猶豫是否接受,因為該科收生分數不算高,「驚自己蝕咗底」。不過經考慮後認為,不應由成績決定升學選擇,「就算考到醫科都好,但自己冇興趣,可能喺未來工作上都做得唔開心」。他指香港未來有大量基建項目,對測量界前景有信心,希望能夠發展土地測量界的創新科技。

施嘉樺(左)及明愛莊月明中學校長彭耀鈞(右)。(林靄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