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有團體擔憂環大嶼郊遊徑變標準化樓級 提倡以手作步道修築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有行山徑保育團體發現,土木工程拓展署使用俗稱環保木的木材塑膠複合材料興建大嶼山行山徑的梯級,他們擔心當局會在環大嶼郊遊徑廣泛使用這種物料,甚至連郊野公園內的山徑亦會隨之使用環保木。
該團體發起人、越野跑手曾小強表示,行山人士並不喜歡工工整整、一式一樣,經過加工的方木建成的梯級,及過多不必要的大型彷木欄杆。希望當局可以改用手作步道,及減少建設過多和強度過大的人工化設施,留住大嶼山行山徑的原始性。曾小強還認為顧問研究有誤導及偏袒,未有詳列使用天然物料的好處。

在大嶼山大山上的行山徑,當局利用環保木修築梯級。(受訪者提供)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近日撰文,提到土木工程拓展署委託顧問公司進行一項「改善大嶼山郊遊徑連貫性研究」,並在2023年8月發表研究摘要,內容包括現時行山徑的維護方法,列出手作步道的缺點。該研究稱,手作步道的缺點有缺乏當地材料、運輸外來天然材料、參差的手藝、不主張安裝欄杆導致安全性成疑、施工時間長。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認為該研究對手作步道欠缺認知和了解,故撰文回應。

維築山徑的物料擺在路旁。(受訪者提供)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發起人曾小強接受訪問,認為該研究有誤導及偏袒,將環保木的所有「所謂的好處」都一一列出,包括可自製圖案及顏色。但天然木、天然石的好處就選擇性地說出。他說:「我很想告訴市民,其實用天然材料舖設的山徑好好行,可以帶畀人真正行山和跑山體驗,亦配合到現場環境,保存在山徑的原始性。」

研究有比較環保木及天然木材的特點,指前者材料隨時就緒、可自製圖案及顏色、輕便易運輸、表面防滑、能回收再造;而後者則只有能回收再造這點。曾小強認為天然材料還有善用天然資源、減少碳排放、無特定形狀和規格以融入自然環境、路幅階高不一增加野外體驗等特點,但研究卻沒有列出。

這是大澳虎山的行山徑,已用環保木來修築梯級。(受訪者提供)

作為越野跑手,曾小強擔心這種使用環保木的興建方式,會令行山徑變成倒模一樣的標準,失去行山的原始趣味。他發現部分大嶼山的行山徑已用這個方法興建,例如虎山、大陰頂,批評當局沒有聆聽行山人士的聲音,擔心環大嶼郊遊徑會廣泛使用這種標準化的模式修建。

他說:「看不到行山人士想體驗什麼!其實我們只想要一條很簡單的步道,希望山徑可以配合現場環境,用天然物料去做,不要全部建成樓梯那樣一式一樣、工工整整,令使用者不能按自身需要、能力去走一個適合的步幅,失去在山徑上步行的真正樂趣。」

越野跑手曾小強於2016年成立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提倡以手作步道的方式,利用天然材料維護山徑。(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研究指出,手作步道的顯著缺點是施工時間長。曾小強對此表示:「大自然是要人用心去照顧,我覺得這些是值得的,要是你破壞了它,就永遠不能走回頭。」他批評這份研究太短視,每樣都用時間、金錢、效率去計算。

部分環大嶼郊遊徑位於郊野公園內,雖然漁護署一直以手作步道方式修築郊野公園內的行山徑,但曾小強很擔心漁護署也無法把關,「希望郊野公園可以把得住關,但我不擔保他們把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