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密高仿名牌手袋供應鏈 港網站Hermès Birkin袋僅需數千元

《華爾街日報》7月12日報道,奢侈品牌近來面對重大衝擊。新一代的「高仿產品」(業內人士稱之為超級假貨,superfake)看起來和真品一樣好,價格從500美元到5000美元(約3925至39250港元)不等。不法之徒透過WhatsApp或Telegram等加密聊天軟件接受訂單,提供即時客服,並將商品裝在印有品牌標誌的包裝盒直接送到買家府上。
據報道,從事造假業務的人士會付錢聘用社交平台上的網紅,讓其直接向美國和歐洲消費者推銷非法商品。近來,這種伎倆在美化「盜版」的不良形象方面非常有效,以至於人們用來描述這些手袋的語言亦在急速改變。 「假貨」(fake)一詞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粉絲們會稱這些手袋為複製品(replica)、鏡袋(mirror bags)、超級複製袋(superclones)或1:1(一比一高仿)。
對於奢侈品牌而言,年輕消費者正在擁抱高仿產品是一個危險信號。今年4月,網上流出不少影片,聲稱歐美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國以極低的成本生產他們宣稱在海外成產的高價手袋,此事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報道指,在大多數情況下,影片中的講法並不屬實。
年輕消費者不認同奢侈品牌的高利潤
報道同時指,這些影片加劇Z世代消費者對奢侈品牌高利潤率的質疑,以及他們選擇購買正牌奢侈品是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據美國伯恩斯坦經紀公司(Bernstein)稱,像Lady Dior這樣的熱門手袋,其售價是其生產成本的15倍。
研究高仿產品現象的澳洲奢侈品營銷專家Marian Makkar表示,購買高仿品正成為一種「向大品牌豎中指」(意指侮辱對方)的姿態。
據報道,年輕消費者對正牌奢侈品的態度冷卻,這大大衝擊奢侈品行業的收入。貝恩顧問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Z世代消費者在奢侈品牌上的支出比2023年減少了約50億美元(約393億港元)。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亦可能是他們正大量轉向買高仿貨。
高仿品如假亂真 價格吸引
對高仿貨態度的轉變對不法之徒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他們正將自己的商品宣傳為高價奢侈品牌的價廉物美「替代品」:假如你只需花600美元(約4710港元),就可以從一間聲稱使用歐洲供應商提供正牌香奈兒皮革的中國工廠買到近乎一模一樣的高仿品,為什麼還要花1.1萬美元(約86343港元)買一個正牌香奈兒經典翻蓋手袋呢?
大約五年前,二手奢侈品行業的人士首次發現一種新的假貨。有些高仿產品品質極高,肉眼根本無法辨識。
高仿品難以辨識 需要用X光機
奢侈品轉售網站Fashionphile在其紐約旗艦店內,將一款仿冒的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手袋與一款正品同時展示,以此進行「真偽鑑定」,看看顧客能否辨別真偽。該公司創辦人Sarah Davis表示,在頂級奢侈品牌擔任銷售助理的人員甚至無法區分這兩款手袋。
Fashionphile的競爭對手The RealReal不甘後人,投資XRF技術來檢測手袋扣環的金屬成分,以識別新的假貨。該公司還購入X光機來檢查手袋內部。The RealReal的鑑定總監Hunter Thompson表示,不法之徒已完善手袋的外部結構,但內部可能仍會留下痕跡。 「這可能是一個微小的細節,例如釘頭是如何被敲進去的。」
生產正牌手袋的說明成保安漏洞
反仿冒專家對假貨為何如此精良有不同的解釋。其一是工業竊盜。奢侈品牌會將製作正牌手袋的說明存放在數碼模板(digital templates,稱為技術包)中。
這些主手冊包含一個Excel電子表格,其中包含手袋的精確尺寸、技術圖紙、所用線材、飾邊和皮革的詳細信息,甚至每個接縫的精確針數。如果品牌的技術包落入不法之徒之手,他們就可以輕易複製。隨着品牌將更多生產外判,這些資訊從工廠洩漏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造假從業員亦試圖從正牌工廠挖走工人,以獲取內部資訊。以縫製奢侈手袋為生的人收入不錯,但並不算富裕,因此,他們可能會對非法製造商的報價感到吸引。
奢侈品牌生產人員的工資與奢侈品售價不成正比
根據Glass Door的薪資評估,愛馬仕(Hermès)每年向其法國手袋工匠支付的工資(包括獎金)相當於4萬美元(約31.4萬港元)。這比該品牌向美國顧客出售一隻鱷魚皮鉑金包(Birkin Bag)的售價還要低。該公司的一些前員工於2020年因在日常工作之外參與經營製造假冒產品而被定罪。
大多數假貨仍然採用傳統方法製造:不法之徒購買正品手袋,將其拆開以查看其製作過程,然後進行逆向工程生產假貨。
據品牌保護機構Rouse駐廣州的調查員James Godefroy稱,最好的高仿品通常來自中國的工廠,這些工廠白天為大眾時尚零售商經營正當業務。到了晚上,就會有「幽靈班」(ghost shift)生產仿冒品。
不法之徒利用網紅促銷高仿手袋
據報道,不法之徒透過付費,邀請社交平台上的網紅為高仿手袋評分來刺激大眾的需求。一個名叫@davidslifestyle的Instagram帳號的動態裏充斥假貨的開箱影片。粉絲可以點擊鏈接進入這位網紅的direct.me頁面,在那裏他們可以找到超過150款假貨的連結,包括路易威登Neverfull手提包和愛馬仕鉑金包。
報道指,這些連結指向一個名為Save Bullet的香港網站。根據Save Bullet聯盟計劃的訊息,這位網紅可以從其影片帶來的每筆銷售額中賺取10%的分成。因此,以一隻售價789美元(約6193港元)的假黃色愛馬仕鉑金包為例,他的粉絲每訂購一個包,這位網紅就能賺取近80美元(約620港元)。
分析認為,這種新的網路分銷模式對奢侈品牌而言是一場惡夢。假手袋曾經是成批成批地抵達海關港口,更容易被堵截。如今,不法之徒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大量的單一包裹讓海關部門應接不暇,難以檢查。
據報道,不法之徒正轉向私密的Instagram或僅限受邀者參與的Telegram群組,奢侈品牌更難追蹤這些群組。 品牌保護公司Corsearch的情報和調查副總裁傑Jak Cluness表示, 「現在就像加入高爾夫俱樂部一樣,你必須得到其他會員的推薦才能加入。」他正在追蹤一個WhatsApp群組,該群組採用訂閱模式,會員每月需支付98美元才能知悉品質最好的假貨。
一位自稱Heidi的假貨經銷商在接受文字採訪時表示,她為幾間工廠工作,每家工廠都專營不同的品牌。一隻產自她稱之為「隱藏之星」(Hidden Star)工廠的Togo皮革愛馬仕25寸鉑金包假貨售價為1800美元。鱷魚皮等稀有皮革的鉑金包假貨起價為4000美元,而正品鉑金包則超過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