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暗黑料理史:「清蒸孔雀肉」是佳餚 勇者立誓才能吃

撰文:麥田出版
出版:更新:

來到了中世紀後期,歐洲的各領地之領主大人們盛行一種頂級VVIP客人才吃得到的菜色「永生的象徵——孔雀」(一個長生不老肉的概念)。(本文內容轉載自《聽說勇者才有資格吃孔雀?——有時美妙,有時臭臭,你不知道的歐洲趣味史之超有事日常》。)

文:里鹿(畢業於巴黎高等文化藝術管理學院,主修藝術與收藏史)

就讓我們以一幅關於孔雀誓言的畫,來帶領大家進入中世紀法國勃艮第公爵家的晚宴。

畫作呈現了一次盛宴,那是當時最為豪華奢侈的貴族式用餐場面,也就是不常見不平凡因此會被記錄在案流傳至今……

【懶人包】被稱為「勇者的肉」 相傳吃了可長生不老 點擊放大看圖片及有關內容節錄:

+27

這幅作品現存於巴黎小皇宮(Petit Palais),是西元一五六七年由勃艮第公爵贊助的手抄書《亞歷山大羅曼史》(Alexander Romance)中的一頁,這套手抄書共五冊繪有二百四十五頁精緻場景,是繪製在牛皮紙上的手稿,以紅色的摩洛哥山羊皮裝訂,點綴金箔紋飾,是一套長四十公分寬三十公分的精緻手抄本。題外話,手抄本是指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歐洲從十五世紀中期開始,所有書籍的製作方式,用人手抄寫於莎草紙或羊皮上繪製出的精美書籍,流傳範圍僅限於當時極少數識字的王公貴族和教堂之間。

勃根地宮廷作家讓.沃克林(Jean Wauquelin)受十四世紀法國詩歌的啟發,以俠義小說的方式敘述了西元前三百多年的古希臘時期,一生從未戰敗過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功勳,以亞歷山大大帝歷險記為名,非常豐富地描繪了法國十五世紀勃根地宮廷中的日常生活。

法語詩歌〈孔雀誓言〉(The Voeux du Paon),或可以翻譯成〈孔雀的祝福〉,是最晚於西元一三一三年時所創作的詩歌,屬於廣義上的《亞歷山大羅曼史》的一部分。簡單來說,就是一群對亞歷山大大帝忠貞無比的男男女女在不同的孔雀盛宴上對着也許還活着的孔雀,又也許已經被烹煮裝飾過後的熟食孔雀發誓,立下一些勇敢的誓言,因此孔雀在這首詩歌中也多次被提及為勇者的肉。

【延伸閱讀】死囚最後一餐吃什麼 俄羅斯最陽春 美國兩個奇怪之選永遠成謎(點圖放大閱讀):

+25

那麼回到畫作本身,畫面中描繪了某一日宴會的場景。當時的餐桌是木板加上桌腳的多用途層架,可以根據主人宴客的需要,方便自由組裝和拆卸,用餐時會覆蓋上以當時來說非常華麗的純白桌巾,桌子的功能主要就是用來顯示領主的財力和權勢地位,炫耀家中昂貴難尋的杯盤器皿,吃飯當然是一件人生大事,展現了食物對於人類最重要的意義,由這幅作品我們可以得知,最早從中世紀的手抄本中我們就能發現食物畫與用餐的場景在當時也佔有一席之地。

餐桌上必備有與今日相比彷彿用水稀釋過的葡萄酒或是啤酒,加糖調味的肉類,還有整個餐廳裏會充斥着奢華象徵玫瑰水的香氣。酒杯與餐盤並不是一人一個,而是會和周圍的賓客幾人一起共享,可能會看到一塊木板製成的大砧板,或是錫製金屬做的大圓盤,上面先鋪着跟餅皮一樣薄的麵包,接着再放上燉煮的蔬果或燻烤肉類。中世紀時期的人們設想了各種水果保存方式,類似於我們的果乾果醬和罐裝蜜餞,這樣可以確保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這項肉品主食旁的配料,而薄餅麵包的功用就是用來把肉汁或醬汁吸掉避免溢出來。

【延伸閱讀】史上最兇殘絕世美人 虐殺數百無辜少女 手段比地獄刑罰更恐怖(點圖放大閱讀):

+32

用餐之前,賓客們會先用裝着玫瑰水的洗手盆洗手,是的這是從中世紀就流傳至今的好習慣,但,他們會洗手的原因是因為,雙手萬能。手,也是當時的主要餐具。洗完手後,會先用共用的刀子切肉,然後有禮節的用三根手指把細碎肉塊拿起來放入口中,當然用手拿過的食物就必須吃掉,不能再放回桌上,這是餐桌禮儀。接着要吸吮乾淨滿布醬汁的手指,然後再用潔白的大桌巾有禮貌地擦拭乾淨。會看到的餐具除了有些講究的人會自備專屬小刀用於將肉切得更小塊更適合入口之外,有時候也會用到湯匙,不過湯匙不是必備品,通常餐桌上的麵包就是用來沾着菜湯搭配享用。

剛剛提到宴會上要遵循一系列明訂的餐桌禮儀,這其中包括「禁止在桌子上吐痰」,「指甲始終必須保持乾淨」,「時時刻刻記得清潔雙手」,「用手擤鼻涕後不能擦在桌子上請用自己的長袍擦拭」等等。

每個賓客面前,我們可以看到有着用來食用的圓麵包,這就是這一餐的澱粉唯一來源。在長桌的正中央有一個看起來富麗堂皇的貴金屬器皿作為裝飾,這個器皿的體積很大,通常會是用來裝着滿滿的鹽,以顯示宴客主人家的富足豪氣。

這一間看似餐廳的房間其實具有多功能性,有時會是單純的會客廳,有時會是騎士整裝的大廳,因為在中世紀時期,只有修道院才會有專門的固定餐廳,也就是修道院的食堂。

【延伸閱讀】中國史上唯一女狀元 還兼具美貌 成名後卻淪男人洩慾工具下場慘(點圖放大閱讀)▼▼▼

+16

在最盛大最豪華的重要宴會裏,貴族們會在領主城堡的大廳內用餐,那麼剛剛有說過大廳是一個多功能的公共場所,因此舉辦宴會時有可能會是一個臨時搭建的高台,台上就是領主的家庭成員跟被邀請的貴客們在那兒用餐,台下就是一群聚集的來客,也就是簡稱看熱鬧看貴族正在吃什麼的人們。當然,若是基於維安考量以及更特殊的節日,領主也會將宴席設在二樓,這樣路過的鄉民就比較難看見他們用餐的情景。

然後,這幅畫的重點,也是點出這幅畫真正時序的重點就是畫面前景女主人雙手端着一隻煮熟的孔雀進入宴會廳,這是一場孔雀盛宴,也就是中世紀封建時期聖誕節期間的奢華晚宴高潮,一道頂級客人才吃得到的菜色——「永生的象徵」孔雀上菜了!

在宴會廳裏,一隻覆蓋着原有羽毛,本體已蒸煮熟透的孔雀被盛在純銀大托盤上由高貴的女主人負責端上桌;這一日在場最尊貴的客人,或是當天被選中的領地騎士長,則會起頭引領食客們開動這場饗宴。

這位帶頭引領大夥開動食用孔雀的人物,會在場立誓今年要達成某個壯舉,承諾達成最大膽非凡的願望,接着再跟與會嘉賓分食共享孔雀。

然後孔雀就這樣被吃掉惹……吃掉惹……

《聽說勇者才有資格吃孔雀?——有時美妙,有時臭臭,你不知道的歐洲趣味史之超有事日常》書本封面

書名:聽說勇者才有資格吃孔雀?——有時美妙,有時臭臭,你不知道的歐洲趣味史之超有事日常

作者簡介:里鹿,畢業於巴黎高等文化藝術管理學院,主修藝術與收藏史。不定期舉辦西洋骨董愛好會系列講座,以及「十九世紀夏日巴黎女子」、 「波希米亞」、「貓咪藝術史」等西方藝術生活史講座。於「鏡好聽」錄有節目《餐桌上的藝術史》。

【本文獲「麥田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