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抗疫.01山記】閒日行鶴咀人流多如假日 口罩垃圾比預期多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下,星期四的鶴咀,行山人流比以往假期還要多,可以想像得到,在周末周日,這個地方會多麼「墟冚」!
除了行人的人多外,沿路口罩亦多,由鶴咀巴士站行到盡頭的海洋科學研究所,途中見到超過20個被丟棄的口罩。

一個普通的星期四早上,相信不會是什麼熱門的行山日子,但在筲箕灣巴士總站,往石澳的9號巴士已經排長龍。排隊的人大部份穿運動裝束,帶上行山裝備,我估計大部份人都會在龍脊的入口土地灣下山。

約15分鐘一班的巴士,才剛好應付到行山的人潮。我坐在上層,發現上層座位幾乎全滿,只餘最後兩排尚有零落的空位。從窗口望往站頭,尚有十多人沒有上車,究竟他們以為沒有位坐所以等下一班,還是未等齊隊友出發?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巴士到土地灣站時,很多人落車。(顏銘輝攝)
離開巴士站,行入鶴咀道,初段常常發現口罩。(顏銘輝攝)

《01山記》是記者上山採訪後,以第一身寫下旅程上的所見所聞。

果然,當巴士到土地灣,下車人流如潮,大概有三分二的乘客在此下車去行龍脊,而餘下的三分之一,就在鶴咀下車,比我想像中要多。我是最遲下車的,發現這部往石澳的巴士上僅餘兩三人。

由巴士站起步,直至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研究所,路長3公里,全程馬路,路上指示清晰,簡單易行,更有士多補給,是一條適合新手的行山路線。這天行鶴咀的人年齡層相當廣泛,有年輕的三五知己結伴同遊,有情侶二人世界來拍拖,有父母帶同手抱嬰兒散步,有一家大小帶小孩來跑跑跳跳,亦有十多人的叔叔嬸嬸隊伍浩浩蕩蕩。

雷音洞內有不少遊人。(顏銘輝攝)
大家排隊出入雷音洞。(顏銘輝攝)
蟹洞前有不少人拍照。(顏銘輝攝)

近期山野常見口罩垃圾,起步時跟友人笑言:「鶴咀的口罩中位數不如定15.5個,你估開大還是開細?」只是行了頭幾百米,已經肯定開大了!初段的馬路兩旁,頻頻見到被棄置的口罩,有小童口罩,也有的被放入在膠袋之中。行到鶴咀村,已經見到14個口罩。

另一個發現口罩垃圾的熱點是,行落海洋研究所的最後直路。那條路風景開揚,可以見到鶴咀灣及狗髀洲的景色,但在路上,行幾步就見一個口罩,有的掛在草叢丫枝上。最後「賽果」是25個,由巴士站行到盡頭,足足發現到25個被人丟棄的口罩。

這條靚景最後大直路,發現到多個口罩。(顏銘輝攝)

有圖有真相,找到25個被丟棄口罩:

+20
行鶴咀都要飲紅牛?!(顏銘輝攝)
有一筒薯片被棄於郊外,細心一看,入面還有個「熱浪」的包裝袋。(顏銘輝攝)
既然都袋好垃圾,不如就扔去垃圾桶。(顏銘輝攝)

除了口罩外,途中還見到路邊有兩袋用美心西餅膠袋入住的垃圾,既然那麼用心袋好果皮、包裝紙,為何不將它們扔到垃圾桶呢?再者,這條路也不是沒有垃圾桶,在往鶴咀燈塔的分岔口,就有個大的垃圾箱。當然,最好是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帶到市區才扔。

記得兩三年前的某個星期日,我都行過鶴咀,但當時的人流都比不上這個平平無奇的星期四。看來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下,大家連閒日都蜂擁上山。只是星期四已經那麼多人,相信周末周日的鶴咀會更加熱鬧,恐怕排隊搭巴士都要一段時間。如果周末周日想找個人少的地方郊遊的話,相信鶴咀不是一個好選擇。

其實這條路有垃圾桶。(顏銘輝攝)
到大自然行山,記得「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顏銘輝攝)
下午兩時左右,回程出去,才是人流高峰期,有人入,亦有人出。(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