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工打22年】MT做到總經理 花旗林智剛「長情」皆因做極唔悶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魚唔過塘唔肥」是打工仔奉為圭皋的職場定律,但在花旗高層林智剛的字典裏,轉工兩個字或許從不存在。他1997年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該行做管理培訓生(MT),22年從未離巢,去年更晉身香港花旗銀行總經理,執掌個人銀行業務。
以為他天生長情?這位老臣子卻笑稱自己其實怕悶,但公司祟尚多元文化,同事臥虎藏龍,思維碰撞好比「Jam歌咁好玩」。他津津樂道的一役,是於2001年開展個人貸款業務,四五年間即協助該行晉身業界一哥,成功背後並非單打獨鬥,全因同事無意間一席話,為他指點迷津。
但從管理培訓生做到個人銀行一哥,林智剛本身有份締造公司的DNA。他總結多年來的管治之道,深信最重要是懂得雙向溝通,不要輕易向員工說不,更不用一味靠嚇營造威信,「有道理唔使靠大聲嘅!」

俗語謂「十年人事幾番新」,但林智剛自大學畢業後即加入花旗工作,至今已逾廿載。(資料圖片)

訪問約在觀塘海傍的花旗大樓一個會客室,舉目窗外便是開闊的維港景色。1997年回歸至今,維港對岸的風景幾度變換,英資、美資企業的霓虹燈火一個接一個悄然熄滅,中資品牌愈見耀眼;銀行業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以至近期的中美貿易戰洗煉,而銀行服務也由街頭飄上雲端,完全不設分行的虛擬銀行誕生在即。

但同於1997年入行的林智剛, 22年來風雨不改,依然留守這間他在大學畢業後隨即加入的銀行。他從當年一個小小的管理培訓生做起,多年來屢獲賞識升遷,去年更晉身香港花旗銀行總經理,是當之無愧由「紅褲子」出身的銀行家。

從小立志做銀行 源於一本書啟蒙

人人小時候都寫過《我的志願》,小孩子天真爛漫,大多會在作業簿上寫上太空人、科學家、運動員等職業,但林智剛自言,自小已與銀行結下不解之緣,「自小就有兩個夢寐以求嘅職業,第一係記者,而另一個就係銀行。」記者走在社會事件的最前線「搏殺」,不少人都曾對傳媒工作有過憧憬。林智剛憶述,自己當年的「記者夢」並不兒戲,「大學時仲專登讀過一科傳理課程,到依家都好深印象。」

雖然在銀行工作22年,但林智剛憶述,自己小時候曾經以記者為志業。(黃舒慧攝)

至於銀行,他解畫是源於他小時候偶然讀過的一本書,「細個睇過本書,講到世上有兩種軟件,一種就係大家都識嘅Apps,而另一種就係Android、iOS之類嘅作業系統(OS),而銀行、法律正正好比OS,令到世界可以運轉,所以自小已經覺得銀行好重要。」不過時代最終替他作出抉擇,在香港八九十年代浩浩蕩蕩的移民潮中,他在中文大學讀完一年級後,旋即跟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及升學,令他打消當記者的夢想,「自問喺外國一定唔夠當地人做得好,所以改讀商科,一心一意入銀行!」

私貸一役省靚招牌 靠同事一句點醒

不過打工仔少不免「坐唔定」,能夠畢業後的第一份工打足22年,罕有程度堪比「初戀情人就係老公」。記者問林智剛是否天生長情?他笑着回應自己其實怕悶,「但每次做到悶悶哋,總會有新轉變、新嘗試。」最近的一次轉變,是他去年8月底晉升為香港花旗總經理,關鍵任務之一是引領零售銀行業務走向數碼化。「20幾年來銀行畀我嘅任務始終係帶領改變,公司亦容許我放膽去試,而且呢度好多唔同背景嘅人,太多新諗頭可以好似Jam歌咁Jam出嚟。」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打足22年,在職場上幾乎絕無僅有,林智剛解釋是喜愛花旗的公司文化。(資料圖片)

Jam了22年,總有一些好歌畢生難忘。林智剛琅琅上口的一役,是2001年協助花旗開展個人貸款業務,無奈當「開荒牛」往往不簡單,「開頭諗,以花旗個品牌點做私人貸款?大眾覺得間公司專做有錢人生意,點會有人嚟借錢?」幸而一名財務公司出身的同事,無意間「點醒」了他,「佢當時話,過去用咗過百萬宣傳,只係想消費者覺得財務公司可靠,而花旗本身個名已經夠晒信譽,品牌點會唔緊要?」

同事短短的一席話,頃刻令他茅塞頓開,隨即為私貸業務找到市場定位,「既要主打銀行的穩陣可靠,服務亦夠快夠方便」。短短四五年間,他帶領該行由無至有,成為業界私貸業務的一哥,順利打響成名一戰。

管理哲學重溝通 威信不靠嚇

私貸一戰告捷,謙遜的林智剛歸功於花旗團隊「乜人都有」,但多元文化要發揮功力,培養一片鼓勵發聲的辦公室文化也許更為重要。由管理培訓生晉身花旗香港的零售銀行一哥,他多年來堅信溝通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唔係單向吩咐,而係雙向溝通,正如我每次落分行,一定問前線同事遇到咩問題。」對於講求與同事「有偈傾」的林智剛來說,駕馭員工無需「靠嚇」,真正的威信反而是源自講道理,「所謂領導權威,其實都係要講道理,有道理使咩靠大聲?」

林智剛在花旗工作22年,教人琅琅上口的一役,是於2001年協助該行開展私人貸款業務。(資料圖片)

讚年輕人「叻過我哋」 不應隨便說不

近年不少企業管理層,對初入職場的「九十後」怨聲載道,原因不外乎認為這些職場新鮮人不分尊卑、工作態度有欠主動等。但林智剛反而對年輕人有讚無彈,「簡單嚟講,佢哋真係叻過我哋!」他笑言,年輕一代除了對科技運用更純熟,亦更勇於表達自己觀點,「呢個時代,答問題好易,機器都識,反而要識問問題先係最叻,新一代正係更加識問點解。」他勸勉管理層不應動輒向年輕人說「不」,反而應虛心聆聽,更要懂得「放手」讓年輕員工參與決策,「我就得一個腦,公司有咁多個腦點解唔用?」

時光悠悠22年,經歷多次金融危機,有指銀行業的「光輝歲月」已過,曾是大學尖子的不二之選的金融界也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創新科技及IT。若然林智剛畢業於今時今日,會否仍然願意重走過去22年的路?他毫不猶豫回道:「揀幾多次都會做銀行!」他解釋,在當今世代「做銀行」與「做Tech」已完成分不開,而且行行出狀元才是王道,「任何行業最叻嘅人都一定搵到錢,最重要係自己中意,否則你真係會頂唔順。至於個市會變成點?You never knows(你永遠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