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研:有意欲投票者僅52% 創30年來新低 6成人不知誰參選立法會

撰文:林嘉成
出版:更新:

新制下立法會選舉氣氛受關注,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首輪選舉調查,只有34%受訪者表明「肯定會投票」,連同回答「多數會」的,有意欲投票者剛好過半,佔整體受訪者52%,創30年來新低,大不如近年逾8成的投票意欲。
此外,有6成受訪者完全不知道所屬選區有誰參選,只有40%受訪者可以說出至少一名參選人。
選舉改制後,將煽惑不投票或投白票等行為列作刑事罪行,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指,新例不影響他們做選舉調查,若受訪者回應投白票,將如實反映,並非等同民研鼓吹或贊同某種投票方法,不認為會觸犯法例。

鍾劍華:記錄選民投白票 不代表民研贊同

民調本月中一連4天進行,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838名登記選民,發現投票欲創1991年以來新低,只有52%。過去8次立法會選舉,以選前約一個月數字比較,投票意欲均高於今次選舉。當中投票欲最低的是1995年,但當時約63%;而2004年開始,4次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意欲達80%以上,2016年換屆投票欲約為83%。

至於表明肯定不投票,或多數不投票的有33%,餘下16%受訪者回應「未決定、不知或難講」。鍾劍華強調,民研不宣揚某種投票方法,亦不提示選民如何投票,「這不是我們的興趣,我們只想知道香港人用甚麼態度去投票」,再透過統計數據展示調查結果,並不等同民研鼓吹、或贊同某種投票方法。

僅23%正確說出所屬新選區

新選制下,直選改劃為十個地方選區,只有23%受訪者正確答到所屬的新選區;4成人不知道或不肯定;37%稱知道,但卻答錯選區名稱、或居住地不符所答選區分界。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陳家洛提醒,最終投票率一般都較投票意欲再降低,以2016年的選舉為例,最終投票率只有58.2%。他解釋,投票意欲是反映市民對「應做之事,投下正面積極態度」,但最後親身投票「落差可以好大」,必然有下調空間。

他稱2016年選舉競爭好大,民主陣營光譜亦較以往闊,最終選前投票意欲及投票率仍出現20幾個百分點的差距;以此預測,今屆投票率只會介乎2成多到3成。鍾劍華進一步推斷,以上屆選舉,建制派得票4成多,認為今次投票率如可谷到26%,「已經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