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馬保國】中國武術的武俠情意結 神功 絕招與門派的營銷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馬保國的慘敗,再度為各式各樣的「文化自信」帶來了衝擊。其後一名自詡為馬保國「關門弟子」的男人,竟然聲稱師父是遭人投下「十香軟筋散」方會武功盡失,更加令人啼笑皆非。事後馬保國的官方帳號發表聲明,撇清了與該名男子的關係。而從視頻的內容來看,應當是惡搞居多,純屬「幸災樂禍」。姑勿論如何,這些鬧劇其實絕非第一次。歸根究柢,或許是太多人將「武術」與「武俠」混淆了。

延伸閱讀

【馬保國】從太極武師敗予業餘拳手 再探傳統武術對於搏擊的迷思

【國術雜談.馬保國】接化發與五鞭的病理分析 太極搏擊觀念初探

有跡可尋的「天山武林大會」

先回顧一則多年前的有趣新聞。2013年,新疆烏魯木齊市舉辦了一個名為「天山武林大會」的活動,少林、武當、青城、崆峒、崑崙等各大「門派」的掌門均有到場。其中少林代表釋德朝,自詡自己乃少林達摩院首席禪師,精通少林內外功法。為此,河南一家報館特意致電了官方少林寺查詢,結果少林寺直斥對方跟少林全無關係。所謂的「少林寺達摩院」,其實是河南登封市43所民辦武術學校之一,主要招收3-10歲的「少兒全托班」,每人每年學費16800元。

至於武當派掌門游玄德,他從80年代開始就在武當山出家,被住持王聖通指定為武當玄武派第14代掌門人,擅使太極拳,更有辟穀斷食多日的記錄。然而他所創立的「南武當派系」,一直都備受質疑。另一位著名的武當道士鍾雲龍,就曾向記者表示,游玄德不是武當道士,他最大的本領,是市場規劃,而不是道家功夫。

相較之下,崑崙派的來歷最為平實簡單。掌門周金生表明,崑崙派就是他在1999年創立的,原因是崑崙山太有名氣了。網友為此寫下了一句有趣的調侃:中老年人的cosplay大賽。

2013年,新疆烏魯木齊市舉辦了一個名為「天山武林大會」的活動,少林、武當、青城、崆峒、崑崙等各大「門派」的掌門均有到場。(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p9cMkd)

事實上,這種借武俠文化營銷的手段,早在九十年代便已經湧現。《武魂》雜誌副主編常學剛就曾經見過,有人刊登「九陰白骨爪學習班」的廣告,堂而皇之將武俠小說的神功,當成真實的武術收費教授。

【點擊圖片認識上文「各大宗師」】

+1

延伸閱讀

武林大會還是cosplay大賽?

國術界異象:飲宴唱K 演武助興

大師 絕招 門派

雖然馬保國沒有搞Cosplay,「十香軟筋散」亦該為戲謔。但馬保國當初的營銷手法,的確是跟這些「武林俠客」一脈相承。那就是利用了國人對武俠小說的熱忱,把自己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宗師。其中又包含了兩大元素,那就是「神功」與「門派」。

當雷雷被徐曉冬打敗之後,馬保國便指他不懂接化發,自然不能用太極拳來進行搏擊,而接化發恰好就是他馬保國本人的絕技。言之下意,只有拜入馬保國門下,才能學到真正實用的太極拳。後來在那條「著名」的訪問片段當中,馬保國則搬出了自己的父親,說他乃抗日英雄。由他傳下來的技法,全都足以「秒殺」現代搏擊技。

「太極神功」加上「血脈師承」,馬保國很容易便把自己捧上了大師的位置,撇開當中有多少「自我感覺良好」的成份,單是維持媒體的曝光率,以及補貼武館的費用就已經有賺。從這一點上講,馬保國與上文那些傳授「降龍十八轉掌」的「武當掌門」確實無甚分別。

【點擊圖片,重看馬保國當日被打倒的過程】

+9

【事後有一名男子聲稱為馬保國的「關門弟子」,指師父中了「十香軟筋散」,要替他報仇。後來馬保國撇清關係,現在看來的確是幸災樂禍居多】

+4

延伸閱讀

【迷思合集】不練搏擊但有搏擊能力? 開宗立派又所為何事?

【思想】習武就一定要打搏擊嗎 怎樣才算真正的武者?

對門派的信仰

這種看似滑稽卻又往往成功的營銷手法,並非完全是現代創造。應當承認,自中華武術成形以來,透過「傳承」與「絕招」作為招徠,本身就是一種常見的歷史現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1610-1695),便撰有一個《王征南墓誌銘》,其中寫道: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

意思是,縱然少林武術名動四方,但卻不及內家拳般精妙。結果從此以後,無論哪一種武術,都爭相攀附自己為內家拳,彷似外家拳就是低人一等。

及至民國年間,新政府為了強健國人體魄,倡導民族精神,特意挑選了帶有強烈民族形式的中國武術,作為重點推廣項目,更易名為「國術」。由是者,各大流派都紛紛盡出。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形意、太極、八卦、八極等拳種,固然是在古代便有傳承,但它們真正成為嚴格意義上的流派,卻是不出一百年的事情。除了技理的差異,箇中確實亦有宣傳的考量。

【點擊圖片了解上文提到的人物和拳種】

+1

延伸閱讀

【文化】國術/武術:一體兩面還是南轅北轍?

【武編周記】功夫電影的「打洋人」情意結 是時候停一停了

由神功到神仙

為了彰顯自家流派的獨到之處,它們需要建立一套內部的傳承系譜,並聲稱只有這個系譜才掌握住其他人望塵莫及的技法。「名門正派」與「神功」的觀念便由此而來。而中國武術本身所蘊含的宗教哲理,現在為了迎合流派的潮流,也愈發變得誇張,甚至跟神仙信仰完全掛勾。

於是乎,大部份流派的祖師爺,最終都上溯到少林達摩或武當張三丰。縱然這沒有確鑿的歷史根據,但其時規模最大的國術組織——南京中央國術館,卻沿用了「少林門」、「武當門」,去代稱外家拳及內家拳。那些享負盛譽的國學大家,包括梁漱溟南懷瑾等,亦力證傳統武術修煉到一定層次,確實與仙俠無異。山西國術館教習、專研太極拳的田鎮峰,就曾經留過以下陳辭:

而今國術家的論著,亦多半是惑世欺人……根據達摩遺留下的先例,於是一般頭腦清穎的學者們,亦便大施其法術,在法門裏產生出來無數量的怪俠、劍仙。同時有不少常識幼稚的青年,讀了他們那些神話怪說之後,便去訪道學仙!

他這段話可能略為偏激,但主要是表達出其時「神仙信仰」在武術界中的流散。雖然今天我們對「神功/武俠」的認知,主要是來自武俠小說。但似乎其中的素材,倒是由中國武術本身的文化土壤所提供。結果百多年過去,這類思維依然凝固在部份拳師身上,再經由影視劇、小說等流行產物傳遍整個社會。「武俠」跟「武術」,便一直在中國社會處於混淆但又順利成章的關係。馬家功夫、接化發、五鞭,還有「十香軟筋散」,也就成為了我們今天依然會看到的笑話。

【點擊圖片認識上文內容】

+2

延伸閱讀

【國術】中國武術史上的百年公案 究竟何謂真正的「內家拳」?

國學與國術

結語:尊重傳統也要向前望

中國武術有其玄奧、深層的技理,這是它的特長亦無傷大雅。前人歌頌它的奇效,也非有意誇大或欺瞞,畢竟在他們的時空,中國武術的確具備著與別不同之魅力。

本文真正想指出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鬧劇過後,現代的武術界有責任去重新釐清「武術」與「武俠」之間的界線。若果過去它們的混搭,有其歷史因由,那放在今天的語境底下,則顯然是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和爭執。

換個角度來看,今天流行世界的搏擊運動,例如拳擊、泰拳、摔跤等,本質上也是傳統武術,但卻很少陷於這類型的熱議當中(當然它們其實亦有流派之爭,但很少會演化成這種程度的迷思),其實用價值也得到了愈來愈多人認可。如果中國武術能夠放下過去文化的包袱,或者可以走另一條康莊大道。

相關文章

天下武功出少林?

近代少林寺的跌宕起伏:低谷與重建

【文化】武當派:在虛實間遊走的真正拳派

【武俠】史籍中的武當七俠 比小說更奇情 未識張三丰已懂太極拳

【男功夫人】中國武術何時出現「流派」 少林武當是否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