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牛極」被質疑賣假和牛 負責人:有日本供應商單據

撰文:伍梓榮
出版:更新:

港人鍾情和牛,價錢不菲亦無阻銷情。日前一名食客在facebook群組「中伏飲食報料區」發文,指在旺角主打火山石烤牛的餐廳「牛極」點了一塊和牛,重400克承惠330元,但他質疑店方提供的根本不是和牛。帖文引起網民熱議討論如何分辨和牛,亦有人質疑該價位的和牛不能要求太多。牛肉專家新國華肉食公司老闆廖煦昕指,一頭和牛不會滿身脂肪,總有部位油脂少,故最好還是看產地證明。
牛極負責人賴先生回覆《香港01》查詢時直言,看到帖文後感到「好痛心」,因為該店想以實惠價錢賣和牛,所以會從日本入口大半隻和牛以降低成本,更願意提供入口單據證明發售的是真和牛。

有網民到旺角牛極餐廳吃和牛,質疑店方提供的並非和牛。(fb群組「中伏飲食報料區」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食客隨帖文上載多張相片,包括了店門、餐牌及牛扒等,從他切開的牛扒照片所見,肉的內部煎得不太熟,無法看清肉的紋理。發帖者叫網民評理,質疑該塊不是和牛,形容「看就知中招了」,指該份扒是330元的400克和牛,而餐牌所見,店家未有列明肉的部位。

有網民看到帖文後直言,這個價錢根本買不到上好和牛,有機會是無脂肪的部位,「每100g賣85蚊,你想要咩質素呀?」,又有人建議第一次光顧牛扒專賣店時,不應嘗試餐牌上較貴的菜式。有部分網民呼籲樓主向消委會投訴,但更多人好奇地詢問應如何分辨和牛。

牛極負責人賴先生接受《香港01》查詢時,稱願意提供應商的單據證明自己是賣真和牛。他解釋,為了減低成本,他們會大半隻和牛從日本進口,「一隻和牛唔會由頭肥到落尾」,故分件時總會有一兩件的質量相對較低,如果該名客人願意向店方提供用餐的日期和時間,他們可以具體指出牛肉的部位。

賴先生無奈道,其實早已看到帖文,並申請加入該fb群組,但仍未獲批,故遲遲未能公開回應。他坦言看見食客的質疑時感到「好痛心」,因為他們從日本供應商直接入口鹿兒島縣產的黑毛A4級和牛,原隻每公斤的批發價已要400港元,去除牛的多餘脂肪和筋膜後,能食用的只有當中的七成,所以批發價的實際上平均要571元1公斤。

牛極負責人指,該店直接由日本入口大半隻鹿兒島黑毛和牛,能把成本降低,而來貨什麼部位都有,有可能部分較少油花,但一定是真和牛。(牛極提供圖片)
+3

賴先生稱,該店賣的牛肉,處理後每200克成本約114元,但只賣約170元,還未計提供的飯、湯、沙律等,又稱只希望讓客人可以以較實惠的價錢吃到和牛,未來會向供應商拿一張正式的證明書放在店內,以免客人誤會。

至於網民質疑牛扒的味道,賴先生指他們對牛肉的加工不多,主要靠牛肉本身的味道為賣點,但食客切牛肉的方法亦會影響味道,例如不能切得太厚及必須逆紋切,因為牛肉肌肉纖維較粗、筋膜多,所以要逆紋切斷筋腱和紋路纖維,順紋切只會變得咀嚼。他又慨嘆自店舖有點人氣後,經常收到奇怪投訴,懷疑當中可能有人惡意中傷。

全世界人氣高企的神戶牛,批發價比其他縣產的和牛高一半。(視覺中國)

對日韓牛有豐富認識的新國華肉食公司老闆廖煦昕(阿Dee)表示,所謂日本牛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國產牛」(學名為F1),是和安格斯牛混種培育出來的牛種,油分布和口感與和牛接近,但飼養方法不一樣,所以不會稱為和牛。而日產「和牛」只會有A3至A5級別,以「MBS」來顯示油花分布。要確定食店牛肉來源,阿Dee教路最好還是看產地證明,第一種是供應商給予的證明書等入口證明;第二種就是直接由產地入口得到的木牌,上面會寫明產地、牧場等資料。

阿Dee解釋,和牛的色澤偏粉紅、油脂白色,但煎後就較難分辨,如果煎得較生,除了表面會呈淺灰色,亦可切開憑紋理清晰與否作辨別,但煎得較熟時,因為表面已變得焦香金黃,而裏面已開始轉色,這時只有行內人才能分辨。食用時,優質和牛富有油香,而油脂分布越高時,甜度中下,有「入口即融」的效果。另外,一隻和牛不會滿身脂肪,例如前腳、側胸等,油脂不會太多,所以網民以為切得四四方方,油脂呈網格狀才算是和牛,其實是一種誤解。

而發帖的食客享用的和牛約83元100克,阿Dee估計可買到介乎A3至A4級別的和牛,如果是A4級別,市場上可能買到類似封門柳、肩肉一類較平價的部位,但他坦言光看照片難以分辨,有機會是腿肉一類的部位。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