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之城.三】精神科醫生:失眠大致分三類 尋找原因如查案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衞生署2014/15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指出,近半的受訪港人在調查前30天內有睡眠困擾,有8.3%受訪者更表示在過去30天內、有22天或以上睡眠不足。失眠幾乎是這城市內每個人都有過的共同經歷。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說,求診的病人中,超過一半也有失眠問題。嚴重的失眠,其實已是一種情緒病:「瞓得好唔好,同日頭開唔開心有好大關係。而香港唔係一個開心指數高嘅地方。」

李德誠醫生說,香港人在經歷經濟不景、社會不安後,就失眠求診的人數會稍微上升。(林綺琪攝)

李德誠解釋,失眠大致上分三個類別:

1. 半夜扎醒

因為日間工作、家庭等壓力大,晚上未必睡得很熟,到半夜醒來,較嚴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再入睡。這一種狀態的失眠者,或已出現少許情緒問題。

2. 晚睡

如果在日間生活的焦慮、壓力太大,而置之不顧,晚上便難以入睡:「就好像一條橡筋,日頭拉得太行,晚上鬆唔返。」有些人在苦苦掙扎下,或能淺睡一會;但翌日起床,自我感覺如沒睡過一樣。這類人或許同時患有焦慮症。

3. 早醒

情緒上太繃緊的話,或許同時已患有抑鬱症。他們天未亮便會醒來,且會一直想些負面的東西:「個心會好怯、好慌。」李德誠說,到了這種狀況,失眠者已不止是失眠,而是情緒病,很多時候都需要靠服用藥物才能好轉。

也有些人可說是無原因地失眠。李德誠說,這些人多是天生的緊張型人士——在一開始,的確有事困擾他們導致失眠。他曾有病人失眠10年,多年前因為子女升小學的準備,令他十分緊張,後來子女均已順利入學,當初失眠的原因已失去,他仍未能入睡:「因為失眠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很難戒得掉。」甚至接近入睡時間,他便開始認定自己睡不着,故在治療初期,只能處方一些不會令人上癮的安眠藥,慢慢助他入睡。

除了少喝咖啡、保持穩定睡眠習慣外,李德誠建議失眠人士可以嘗試冥想,或是每周至少3天做帶氧運動,持續做幾個月,會是最好的減壓方式。(黃寶瑩攝)

社會人心不安 醫生:因為執着

李德誠說,求診的病人數目多少,通常反映了香港人快樂與否。這更是有週期性的——就如2003年沙士,或股災、經濟不景時,因失眠而來求診的人便稍有增加。事實上,這也是環環相扣。他解釋,經濟環境轉差下,公司或有裁員、工作量增加、上司的要求更高更多等,打工仔難免壓力更大,夜間便容易有睡眠問題:「講到最後,都係個『錢』字。」

很多時候,尋找失眠原因的過程就像查案,詢問生活及睡眠的每個細節,才能找到原因、對症下藥。除藥物之外,也能自救。李德誠建議,失眠者每周至少花三天做帶氧運動,是最好的減壓方法。每日進行20分鐘的冥想,也有助提高抗壓能力。

「好多時候,瞓唔着都係因為執着。」他認為,有些壓力如考升中試、DSE等是別無選擇,一定要面對的壓力;但有些如日後要賺多少錢、子女要考進哪間學校等,則毋須過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