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日本着重長者尊嚴進食 日軟餐商:港院舍可做得更好

撰文:徐嘉蒓
出版:更新:

日本安老院舍的長者在女兒節時,會得到一份怎樣的膳食?答案是一份四格便當,內裡有三文魚扒、漬物、蔬果、糕點和甜品,還有一碗熱飯,上面更鋪有蟹籽和蛋碎。食物是果凍狀的,入口即融,有吞嚥困難的長者也能吃。不止是節慶時的特別餐才會這般精緻,當地老人機構日常供應的軟餐看起來也十分開胃,遠遠不同與本地院舍供應的濕淋淋碎餐或糊餐。
日本軟餐公司代表山崎昇(Noboru Yamazaki),本月初抵港出席一個有關吞嚥困難的研究會。當他分享上述當地老人機構餐食時,在場的院舍護理人員、照顧者、相關業界人士,無一不驚嘆,亮起羨慕的眼神。
大家都想知道香港何時才能像日本一樣,為長者或吞嚥困難人士提供更「人道」的膳食。山崎分享了當地政策、院舍經驗及國民心態等因素,最後寄語:「希望其他國家不需要跟日本一樣,走了20年才能達到目前的狀態。」
攝影:高仲明
(此為【吞嚥困難】系列之二)

本地院舍多為有吞嚥困難的院友餵食糊餐,但糊餐的外貌及味道也不太討好。 (資料圖片)
為什麼這些人被插喉?他是真的不能吃嗎?還是怎麼樣?
山崎昇 日本軟餐公司總經理

多次來港考察 感院舍不重視飲食

這其實不是山崎昇第一次來港分享。他是日本軟餐公司FoodCare Co., Ltd 的市場企劃部總經理,也是日本攝食.嚥下復健學會認證士,及日本介護食品協議會普及委員會會員。為推廣軟餐文化,他自2014年起每年來港兩三次,亦曾經多次到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內地等亞洲國家地區考察。

香港地少人多,他曾經到過本地安老院舍,感受過那份與日本明顯不同的擠逼,同意一時三刻難以改變。但他看到大部分有吞嚥困難的長者院友都要吃糊餐,甚至直接被插喉,始終覺得可以努力做得更好。

「感覺反正長輩有營養就好,(香港)院舍不太重視飲食,所以每次看到香港這個情況,都會想『為什麼這些人被插喉?他是真的不能吃嗎?還是怎麼樣?』」山崎透過翻譯表示。

長者院友不能有口進食的情況有多普遍?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小組曾在2013至2015年,電話訪問34間安老院舍,發現有六成院友有不同嚴重程度的吞嚥困難,需要進食經加工食品,如碎餐及糊餐。

這些院友中,有24%需要別人餵食,有7%更不能用口進食,要用喉管餵食。研究更推算,本港有約45,800名安老院友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可引致吸入性肺炎,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字,2017年約有13萬人因肺炎或吸入性肺炎而死亡,是整體約一成。山崎指,日本社會近五年對吞嚥困難的認知愈來愈高。

日本介護食物分門別類 香港仍未有統一標準

軟餐在香港並未普及,吞嚥困難的長者或病人一般只能吃流質狀的「糊仔」或碎餐。山崎認為,或許是因為資訊不足,香港市民不知道在糊餐及插喉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在同樣面對嚴重老齡化的日本,攝食.嚥下復健學會在2013年推出「吞嚥整食分類」,將吞嚥食品分為五類(0-4級),包括可用牙齒壓碎的食物、可用舌頭及顎間壓碎的食物,糊狀、泥狀、增稠狀及果凍狀的食品,讓醫療、老人機構等有相同標準制定飲食。農林水產省在2017年進一步推出「Smile Care Food」標籤,將市場上的介護食品分為三大類(適合有吞嚥困難的人、適合有咀嚼困難的人、及正常飲食但需補充營養的人),讓有不同吞嚥需要的人士挑選。

日本農林水產省推出「Smile Care Food」標籤,仔細分類市場上的介護食品。紅色標籤適合有吞嚥困難人士,黃色標籤適合有咀嚼困難人士,藍色標籤適合正常飲食但需補充營養的人。(日本農林水產省圖片)

山崎表示,日本政府推出多項措施,鼓勵有口進食。例如嚴謹的醫療評估,確定長者或病人完全不能有口進食後,才能插喉。制定措施除了希望減慢長者退化速度、減低醫療成本外,亦希望長者能夠活得快樂。

「有口進食後,會知道自己有吃東西,吃飽了,會想下一餐要吃什麼。如果用喉管吸食,不會有飽的感覺,根本不覺得有吃東西,不會想下一餐吃什麼。完全沒有開心的感覺,腦袋亦沒有活動,整個身體也沒有運作的感覺。」山崎說。

日本吞嚥相關食品市場

目前日本65歲或以上人士達3,557萬人,佔人口比例28.13%,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相關市場亦應運而生。山崎說,日本的吞嚥困難人士在15年前主要進食糊餐,但現在已有不同類型的軟餐食品出現。他所屬的FoodCare Co., Ltd,亦成功首創酵素膠化劑並申請專利,至今同類型市場佔有率達75%以上。主流食品公司,如吉野家集團、丘比集團等,都相繼加入介護食品市場。在2017年,高齡人士的食品市場達1,597億日元,而機構供餐市場更高達1兆1,594億日元。

港式餸菜也可變成軟餐。利用酵素膠化劑製作的叉燒軟餐,既保留叉燒外型及味道,亦將口感變軟成果凍狀,令長者及吞嚥困難者都能享受美食。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尊重這批人,幫他們謀取有尊嚴的生活。
山崎昇 日本軟餐公司總經理

戰後建設社會一代老去 日本教育大眾尊重長者

山崎已去世的嫲嫲亦有吞嚥困難,他在小時候曾想過如果能開發讓嫲嫲吃感到舒服、美味的食品,是一件美好的事。

長大後,山崎在2001年加入現職開發軟餐食品的公司,那時他不過25歲。當時日本的老年人口比例為17%,政府剛剛正式實施以高齡人士自立援助為本的介護保險制度,他被這樣的社會氛圍吸引,決定投身銀齡產業。「在日常看到四處都是老人家,會覺得要對長輩好一點。」

這份心意不是橫空出現的。日本在二次大戰後出現經濟蕭條,但到1960年代再次起飛,創造「經濟奇蹟」,山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長,有報答長輩的心態。「當時有一批年輕人非常努力,才把日本經濟完全拉起來,變成全亞洲第一。那些從戰前到戰後、到現在還在活着的人,就是現在所謂的高齡者。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尊重這批人,幫他們謀取有尊嚴的生活。」

山崎已去世的嫲嫲亦有吞嚥困難,他在小時候曾想過如果能開發讓嫲嫲吃感到舒服、美味的食品,是一件美好的事。

老人院一天裡最期待吃飯

日本院舍曾做內部調查,發現大部分院友最想吃的食物都是壽司,山崎問:「香港的長輩會是什麼?叉燒?」

他深信讓長者有口進食,吃好吃的食物,是基本尊嚴。「問問老人家,在家裡、在老人院一天裡,最期待的事情是什麼?幾乎都回答是吃飯。」他認為,長者體力有限,多數時間只留在家中,沒有太多娛樂,吃飯已是最重要的事。加上長者年輕時有吃美食的習慣及經驗,到老了也想吃得好。「長輩餘生可能剩下10年、20年,能吃飯的次數更少,一定要在能吃的時候,吃好吃的東西,畢竟曾經享受過。」

日本院舍在特別節慶時,為吞嚥困難院友提供的軟餐膳食。山崎說,只要院舍介護人員多加練習,便能做出精緻的軟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老人院舍有強烈欲望想改變長輩的飲食生活,就會排除萬難推展事情。
山崎昇 日本軟餐公司總經理

「老人院若想改變就會排除萬難」

要成功改善長者及吞嚥困難患者的膳食,山崎認為最大推動者不是政府,而是院舍。「最重要還是在於機構、老人院舍有強烈欲望想改變長輩的飲食生活,就會排除萬難推展事情。」他說日本的院舍只需額外加聘一名員工,負責將膳食煮為軟餐,成本不會增加太多。而且院舍都很願意到相關學會發表飲食照顧的經驗,影響其他院舍學習,「機構會引以為傲,跟人家講,我們家餐食做得很好。」

山崎今年43歲,他說自己最多能活多40年,一天能吃三餐,發現能吃飯的時間也不多,所以更想每一餐都吃得好。

借鑑日本 香港如何改善長者飲食質素?

日本用了20年時間,成功改善吞嚥困難者的膳食。山崎說,日本較其他國家早經歷人口老化,多年來沒有他國經驗可以取經,所以到現在,很希望以他們的經驗,幫助其他飲食文化相近、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國家,「讓其他國家不需要跟我們一樣,走20年才能達到目前的狀態。當大家知道有其他選擇,才能改變整個社會風氣跟文化。」

據統計處2016年數字,香港長者人口佔總人口16.6%,正是日本2000年時的水平。統計處更預計,到2036年,本港長者人口會由116萬上升至237萬。到底香港能否參考日本的經驗,用更短時間改善長者的飲食需要?還看政府、院舍、民間的各方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