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到‧政策分析】佳節團圓非必然 香港須為「孤獨」社會綢繆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本來是一個一家團圓的佳節,不過香港卻有不少市民孤伶伶地過節。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疏離,家庭零散化等等,造就了大量獨居人士,在世界多國已經是難以違逆的趨勢。英國政府較早前就新增職位,任命體育及公民社會次官克勞奇(Tracey Crouch)擔任「孤獨事務大臣」,處理國內的孤獨人口問題。
大量的孤獨人口,無論是社會層面、經濟層面,以至公共健康層面,都是現今全球社會的一大難題。香港其實同樣面對相似狀況,由於家庭結構的改變,一人家庭數目繼續上升,加上男女遲婚不婚比例增多,可以預期問題會繼續深化。政府又是否時候調節一下整個社會政策,妥善應對這個未來大趨勢?

首相文翠珊出席考克斯的追悼會,同時表示成立「孤獨事務大臣」一職。(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英國設「孤獨大臣」 繼承遇襲議員遺志打擊都市人孤獨病

家庭愈拆愈細 一人家庭數目急升

按照政府數字,現時本港住戶平均人數正一直下跌,扣除外籍家庭傭工後,2006年人數為2.9,2011年跌至2.8人,前年再跌到2.7人;一人家庭的數量也不斷上升,由2006年的37.7萬,升至前年的48.8萬,佔整體家庭的19.5%;目前21萬居於劏房者之中,也有29.8%屬一人家庭。

另外統計處早前也發表香港人結婚及離婚趨勢報告,明言不論男女,遲婚或不結婚的情況已愈趨普遍。在前年,從未結婚、離婚、喪偶的15歲以上人口,男性佔整體38.3%,女性更佔44.7%,比1991年有相當大增幅。

香港女多男少,遲婚現象普遍,生育計劃也要愈推愈遲。(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從熱爆手遊《旅行青蛙》 揭示日本不結婚、不買樓的無欲社會

獨居人士增加 並非只是「窮」的問題

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獨居人士大多是「窮」的問題,但其實獨居的成因相當多。確實收入太低會令人們連基本的成家立室都做不到,無選擇之下自己一個人住。不過其實無論貧窮與否,一樣有機會成為獨居者,據2016年人口普查數字,一人家庭的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以工作人口計算)為1.8萬元,略高於整體的入息中位數1.62萬元,算不上是極度貧困。

事實上,經濟因素只是眾多原因之一,家庭結構的改變才是最為根本。在現代社會中,大家庭不再普及,家庭中的子女成長後不論是否結婚,都傾向自行搬出擁有私人空間,將家庭愈拆愈細,至於家中長輩又可能因為配偶離世,另一方也就成為獨居長者。

有住在板間房的居民表示,政府修改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輪候制度,令他們「上樓」遙遙無期,只能住在滿佈木蝨的板間房。(盧翊銘攝)

延伸閱讀:「無緣社會」的老化危機 日本老人找不到生存意義 甘願走進監獄

「孤獨」社會衍生眾多問題 日本「孤獨死」數字驚人

固然,一個人獨居可能更為自由、私隱度更高,但在客觀現實上,這是會引伸出不少社會問題。例如在人口老齡化特別嚴重的日本,近年愈來愈多長者因為獨居無依無靠,在家中死了也無人察覺,直至發出惡臭驚動鄰居報警才有人發現,簡稱「孤獨死」。據統計,該國每年約有3、4萬宗「孤獨死」個案,單是東京前年就有3,175名65歲以上老人孤獨死去。數目之多,甚至衍生了專門幫「孤獨死」長者收拾遺物的產業。

除了「孤獨死」外,獨居人士增多也會對公共健康帶來挑戰。英國前年一份調查報告就指出,全國有超過900萬名孤獨人口,而孤獨會令人壓力增加、變得頹廢,甚至導致精神疾病,而他們也較大機會減少運動、常吸煙、酗酒、染上毒癮,嚴重影響健康。《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獨居人士,因心血管疾病等各種健康問題死亡的機會,會顯著高於非獨居人士;60歲以上獨居,死亡率更會上升45%。

獨居長者的需要不能忽略。(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單身人士「齋等」33年仍難上樓 公屋輪候制度覆核牽動13萬人命運

一人家庭增加成趨勢 社會政策要適應

此外,家庭拆細也會導致社會整體對房屋的需求急升。以公共房屋供應長期不足的香港為例,目前是以戶計算而非人數計算申請個案,偏偏1人的申請數目又非常多,截至去年12月有足足12.7萬宗申請。其實房委會目前已有計分制,非長者的單身輪候人士入伙數目被限制在每年2,000多伙,他們甚至中途會不斷被年長的申請者「打尖」,隨時要等20、30年才有望上樓。這往往又會引發單身人士與其他申請者之間的利益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既然已知獨居人數將會不斷增加,而隨著人口老齡化,伴隨而生的社會問題必定會愈來愈多,日本「孤獨死」問題就是活生生的教訓,英國政府更要設立「孤獨事務大臣」應對這個問題,香港政府在政策範疇上,其實有大量補救功夫要做。

香港人口也在老化,如何關注獨居長者、老人生活是社會一大課題。(黃永俊攝)

延伸閱讀:長壽之都恐變自殺愁城 12萬獨居長者絕望呼喚

外國政府已正視「孤獨」問題 香港政府要知變

現時政府對於居家安老的支援,向來都被指不足夠,亟需長遠考慮如何增加社區照顧服務,擴充人手;即使並非長者,政府也需要及早意識獨居人士的情況,提供多點關懷,不要讓他們有被隔絕的感覺;房委會日後設計單位時也應更人性化,增加1、2人小型單位的比例,從善如流助他們安居,而非想方設法阻止他們上樓。

這是一個政策方向的大轉移,需要政府以至整個社會的配合。克勞奇接受任命為孤獨事務大臣後,也表示處理孤獨問題需要「跨政府、商界、慈善事業以至其他團體的策略」。香港也需要及早預備,莫等到「孤獨死」的悲劇大量發生,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