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強人】製作團隊望市民關心醫改 反思病床佔用率120%的荒謬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無綫電視劇集《白色強人》播放數周,正向劇情高潮推進。醫生工作忙碌,拯救徘徊生死之間的病人,緊湊的劇情固然引人入勝,但以複雜的醫改制度作主線,又是否能吸引市民收看?
監製羅永賢及編審黃偉強分享劇集背後的理念,「醫療劇唔一定係手術室救人咁表面,唔一定係醫生愛情故事」。劇集一反常態,提到近年敏感的醫療改革、醫療融資問題,「一定程度上有參考領匯(上市概念),令資源分配更好,我覺得概念上是中性的。」

監製羅永賢(左)及編審黃偉強(右)分享製作《白色強人》的點滴。(洪嘉徽攝)

《白色強人》劇內醫生遊走於理性與感性之間,馬國明飾演的唐明有一句對白「身為醫生,究竟是守則重要,還是病人的生命重要?」問題帶出了過去醫改紛爭的重點,即使早前經醫務委員會決定的放寬海外專科實習方案,亦弄得烽煙四起。雖然劇集內未有提及引入海外醫生的各種方案,但內容環繞醫療融資、器官捐贈等過去大眾曾爭議,但沒有結論的事件。

「醫改方案通過,病人可能因為無錢看病而死」

劇集提及的明成北醫院是公立醫院,不同陣營為醫療改革方案而角力,到底公院應否因醫療開支龐大而改為上市,劇中的心胸肺外科主管唐明表明反對上市,更質疑道:「醫改方案通過,香港就有病人可能因為無錢看病而死,到時你(明成北醫院副院長楊逸滔,由郭晉安飾)就是殺人兇手」。

黃偉強表示,「爭拗一定有,議案提出者永遠都同方案工作者,即劇內的醫生有抵觸,係正常嘅。」

+5

政策會因為方案搞黨派鬥爭 醫療世界則簡單好多

劇中的楊逸滔醫生,因為與飾演院長呂仲學的姜大衞的醫改立場迥異,鬥個你死我活。羅永賢相信市民會對號入座,但強調角色設計中並沒有影射任何人,只有把角色分為那一類型的人。以郭晉安為例,他飾演的楊逸滔正是被權力浸淫過久,忘記何謂「以民為本」,忘記成為醫生初衷的人。

從劇中醫生的對話,也讓觀眾反思醫療改革的抉擇,監製羅永賢說:「每個組織都有不同角度,即醫發局主席點樣睇呢個方案,點解要硬推?政府點樣勒緊褲頭,政策又因為方案搞黨派鬥爭;醫療世界則簡單好多,就係拯救市民生命嘅醫生。」聽似解釋劇情,又似是解釋香港現況。

《白色強人》編審黃偉強(圖左)強調「以民為本」是所有政策的大前提。(洪嘉徽攝)

羅永賢:床位佔用率120%,嗰20%邊度嚟?

香港過去熱切討論醫護人手不足問題,不少人在網上看到醫生不願放寬海外醫生來港條件,面對醫療投訴亦只顧幫助醫生,是醫醫相衞。身為編審的黃偉強表示,自己亦是市民,坦言未拍這劇情時,亦會有相同感受,但尊重他們捍衞醫生專業,「其實有一啲想法,唔係呢行嘅人未必可理解,背後有一些他們的專業或看到的問題,非我們表面看到的事。」

羅永賢亦直言香港醫生太忙,「世界好荒謬,(公院內科)床位佔用率一百幾%,外國人一定會問咩叫120%,嗰20%邊度嚟?係我哋已經習慣咗。」他又稱,有港人會認為「係咁架啦,你收得人工就預咗要做」,但他認為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的壓力、責任亦很大。

雖然為醫生護航,惟羅永賢回想母親在公立醫院離世前的點滴,不禁悲從中來,他強調自己一直明白醫護人員很忙,但他坐了3小時,仍未有人理會、與家屬溝通,「我只係想知我阿媽幾時死,你話畀我聽啦」。經歷家人離世,羅永賢傷心欲絕,更和醫護出現磨擦,但他事後亦理解,哽咽道「對佢哋嚟講係平常心,佢哋唔可以好似我哋咁。」

《白色強人》監製羅永賢(左)希望,劇集可令市民更留意切身的醫療問題。(洪嘉徽攝)

製作團隊望觀眾關心切身問題

醫療融資在香港討論多時,監製羅永賢及編審黃偉強在製作時,參考了領匯上市的概念,他們認為把公營機構轉到私營方法運作,可令資源分配更好,羅永賢解釋,「概念上是中性的,唔存在好或不好」、「好大程度唔係制度本身嘅問題,係推行時出現嘅人為因素影響」。涉及敏感的制度問題,羅永賢坦言,「好難得老闆容許我哋大膽做呢個題材,因為我哋係商業機構,需要平衡商業價值。」可以在黃金時段播放這種命題的劇集,羅永賢希望「希望最後可以令觀眾,少少都好,關心咁切身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