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長策目標 未來10年目標供應43萬個單位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18日)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19周年進度報告,更新長遠房屋需求推算目標,2020/21至2029/30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萬個單位。

公營房屋供應目標30.1萬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18日)發表《長遠房屋策略》2019周年進度報告,並更新長遠房屋需求推算目標,2020/21至2029/30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較去年目標的45萬個單位,減少2萬單位供應。

局方繼續沿用去年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的70:30比例,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萬個單位,兩者均較去年供應目標減少,分別少1.4萬及6000個單位供應。

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指出,據局方最新推算,2020/21至2029/30年度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介乎40萬與45萬伙之間,中間數為42.5萬伙。換言之,經四捨五入後,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伙,較去年所訂目標45萬伙少2萬伙。

而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當中公屋及綠置居供應目標為21萬伙,較去年減少1萬伙;而資助出售房屋則為9.1萬伙,較去年減少4000伙。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萬個單位。

報告又指,截至今年9月底,在2019/20至2023/24年度的五年期內,房委會和房協的公營房屋預計總建屋量約為10萬個單位,當中包括7.47萬個公屋或綠置居單位和2.6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

公營房屋單位短缺縮窄 惟總體目標亦減

假設所有就公屋、綠置居,或其他資助出售單位覓得的土地能如期推出作建屋之用,於未來十年間,政府目前只覓得興建約為27.2萬個公營房屋的土地,比於十年建30.1萬個的目標,仍相差2.9萬個單位,差距較於去年推算落後6.7萬個單位,縮窄3.8萬個單位,惟總房屋供應目標較去年預計減少2萬個單位。

根據今年9月底的最新推算,私營房屋方面預計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樓供應量為9.3萬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供應目標下調是因為預期未來新增住戶數目會下降。他又否認是「造數」,認為報告中已分析未來10年的住屋需求量,直言「有基礎喺裏面」。他續指,需求是每年延展計算,當中包括計算未來新增住戶數目、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人數,以及受重建項目影響的住戶人數,重申數字每年會再作計算,並按市場情況改變,因應需要調整供應目標。

陳帆:政府仍有覓地需要

至於預測供應量正與目標收窄,是否等同未來可放棄填海,包括「明日大嶼」計劃,陳帆重申未來土地供應是根據專業估算推測,續言現時有許多土地開拓的方法,包括發展棕地和填海,由於「明日大嶼」計劃尚待落實撥款研究,故今次報告未有提及。陳帆表示,政府過去將210幅土地作房屋發展土地規劃及研究,當中132幅土地已完成規劃,料可提供超過18萬個單位。惟陳帆重申,政府仍有覓地需要。

另外,被問到當局會否擔心空置稅未能在今個立法年度通過,陳帆指不作推測,惟他承認「空置稅確有延誤,有風險」,有待立法會內會重新運作及完成正副主席選舉後,再爭取通過草案。陳帆續言,若草案未能在今個立法年度通過,將須於下個立法年度重新啟動。

陳帆又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預料在2020年初推出,並正式接受申請。運房局指項目中最少七成的新增總樓面面積須撥作政府屬意的公營房屋或「首置」類別,預料可提供額外不少於5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並額外新建不少於1,000個房屋單位,並會在賣地條款中列明「首置」相關規劃細則。

報告又提到,政府正透過收回土地及提供基建的方式,推展包括東涌新市鎮擴展、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政府將收回約700公頃私人土地,預計其中超過400公頃土地會在未來5年收回。

政府去年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以往的60:40改為70:30,當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1.5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3.5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仍欠6.7萬個單位的建屋土地,差距比前年推算落後4.3萬個單位,再一步擴大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