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令中學生情緒陰晴不定 聽歌喊、沖涼又喊 或鎅手自殘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涉及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自去年6月起持續刮起一連串政治風暴,連帶很多港人的情緒都捲入這個巨大漩渦。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今日(10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約15%年輕人出現主要抑鬱症徵狀,與反修例事件及手機上網習慣等有關。
有中學生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反修例事件尤其影響家人關係,當父母立場不一,不時引發衝突,加上學業繁重,造成巨大壓力,令情緒容易波動,有年輕人甚至選擇自殘,抒發負面情緒。

有中學生認為,反修例事件尤其影響家人關係,當父母立場不一,不時引發衝突,加上學業繁重,造成巨大壓力,令情緒容易波動。(資料圖片)

家庭衝突​不斷成日嗌交,一鬧親就會喊

就讀中一的李同學表示,升中後學業繁重,適逢反修例運動,令情緒變得更波動,「少少嘢就會唔開心」。李同學指,近幾個月家人立場「黃變藍」,家庭衝突不時爆發,她透露過去曾因討論警察「濫暴」問題,導致家庭不和,「成日嗌交,一鬧親就會喊」。當衝突發生,李同學指有大量負面情緒,「有時聽歌就喊;有時沖涼都會喊」,但她選擇與朋友分享,間中亦會上網聆聽抒情的音樂減壓。

李同學(右)指,近幾個月家人立場「黃變藍」,家庭衝突不時爆發,她透露過去曾因討論警察「濫暴」問題,導致家庭不和。(張美華攝)

有人姿整變得日日好頹 曾「鎅手」自殘

另外,李同學亦舉出友人例子,她形容一位男性友人在反修例運動前不但注重外表,更加是位「錫身」之人。惟李同學表示該男友人近月變得非常負面,更形容他「日日都好頹,又唔Gel頭返學」。她透露,男友人在反修例運動中曾任學生記者,身份亦令他與家人產生更大衝突,因而萌生負面情緒,過去不止「鎅手」自殘,更不時向身邊朋友表示想死、要跳樓,試過危坐於天台邊,在朋友勸導下,才阻止悲劇發生。

黃仁龍今日(10日)在會議上表示,過去半年的社會事件,令精神健康服務的難度及迫切性增加,情況猶如「地震後的海嘯」。(梁鵬威攝)

除此以外,就讀中四的陳同學亦指同班有零星同學,情緒很容易受波動,例如有時候問及學業上的問題,同學均會很容易以發脾氣來回應。陳同學估計情緒大起大落,原因源自於學習壓力大,以及反修例運動觸發負面情緒。

成日都將個死字掛喺嘴邊

問及如何得知同學間壓力大,陳同學透露,有同班同學經常在社交媒體發佈負面的相片,又「成日都將個死字掛喺嘴邊」。雖然會在社交媒體發放負能量,但陳同學卻形容不少同學「返學好似變咗另一個人咁,好開心、完全冇事咁」,認為不少同學會「收埋自己」,但同學間都會互相諒解和包容,希望可以藉此互相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