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研究社批市區重建項目 未設限呎措施 無助減少納米樓供應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30日)公布,於賣地條款首度加入單位面積下限,首先是在屯門青山公路—大欖段住宅用地落實最低單位面積為約280平方呎。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今日指,相關做法是既重量亦重質。
不過他強調「納米樓」主要來自市區重建項目,僅在賣地時設限制遠遠不足夠,認為無助減少納米樓的供應,要求政府重建時發展商與政府商討地契安排時,亦加入有關條款。

陳劍青今日(31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指,現有房屋政策「重量不重質,好少提及居住空間基本面積等」。民間長期提倡人均最低面積,認為做法是既重量亦重質。至於280呎是否達到其目標?他指民間早前提倡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260呎,數字是參照公營機構如市區重建局作標準。

被問到認為做法會否影響供應量,陳估料限制280呎只是試點,「只係一個方向」,他認為政府房屋目標應質量兼備。惟現時措施只集中在賣地方向,不過根據統計,一手樓供應中納米樓主要是來自市區重建項目,而非政府賣地,故他強調僅在賣地時設限制遠遠不足夠。

陳劍青又強調,「唔會預視到如發展局咁講,(措施)令納米樓絕迹,市區重建項目中亦會出現」。他建議重建時發展商與政府商討地契安排時,亦可以加入條款,相信做到相同效果。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2021年《施政報告》房屋問題重中之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