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陽性疫廈居民初陽率單月飆13百分點 靠「追水」揭德朗邨爆疫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連日來多座大廈納入圍封強檢,源於排放的污水對新冠病毒呈陽性,結果一座大廈動輒揪出逾百宗確診患者。環保署表示,在1月底,從有關大廈發現初步陽性患者比例只有0.1%,短短一個月後,數字已飆升至13.1%,上升13個百分點;觀塘順天邨天瑤樓更高達30.8%。
有負責污水檢測的前線人員分享,透過採樣站每日為各區污水「驗毒」、「追水溯源」分析錯綜複雜的渠道,報告出爐後亦需分析數據至深夜時分,靠污水監測無間斷追蹤,才能找出藏於社區的隱形病毒源頭。

▼採集污水樣本過程▼

污水陽性引發的圍封強檢 單在第五波已找出1.32萬名患者

港府在疫情初期展開污水監測研究,定點監測站由最初20個增至154個,每兩日循環採樣一次,覆蓋500萬人口,並每日在「上游」設置約30個臨時污水監測站,每日可處理約110個污水樣本,至今累計已檢測過萬個樣本,日後有望進一步擴大採樣版圖。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由1月27日至周一(7日),因污水檢測呈陽性而進行的「圍封強檢」行動達107次,共有約15.9萬人接受檢測,當中共找到1.32萬初步陽性患者。

受檢居民染疫率由1月底只有0.1%,至2月底起已飆升及徘徊在13.1%。

▼九龍城德朗邨九座大廈均納入圍封強制檢測▼

+10

靠污水揭發啟德德朗邨大爆疫

渠務署職員需要每日早上抽取污水樣本,於中午時份送到香港大學或化驗所檢測,環保署人員晚上再就當日污水監測報告分析數據,落實翌日採樣地點。當完成報告後,再交予食物及衞生局翌日決定後續工作,例如需否圍封和涉及範圍。

環保署高級項目經理(區域評估)杜景浩表示,每個定點採樣站代表一個社區,有助了解各區污水病毒量變化,同時亦需掌握當區公屋及私樓數量、人口及樓宇密度、有否檢疫及隔離設施、以及接收確診者的公立醫院,以有效解讀數據。

杜續說,以近日被圍封的啟德德朗邨為例,系統發現九龍城區污水樣本病毒量呈高濃度,當區有4.4萬人口、超過15個屋苑,遂在各個屋苑的終端沙井採樣收窄範圍,其中德朗邨病毒量較高,故當局先集中資源檢測該邨樣本,最終發現全邨9座大廈污水樣本均呈陽性。該邨最終有約1.5萬人檢測,發現染疫居民人數達2,110人,即平均每100人,就有14人帶病毒,倘不圍封及時找出患者,帶病毒的居民會繼續在屋邨,甚至引發社區傳播。

「追水溯源」找污水井從不易

前線「追水溯源」也十分重要。環保署水質政策科基建發展經理李成添分享指,涉及13座大廈的沙田禾輋邨,污水病毒量亦高,當局索取污水渠圖後,需要再實地了解渠道走向,發現大廈形狀各異,「有啲兩個口字型、有啲長條型、有啲欖核型、有啲H型,渠道錯綜複雜,一日內要搵哂污水井位置採樣」。他說,打開水井後也要檢視有否足夠水源,如發現無水可能開錯,有機會影響判斷。他直言,今年起「日日無停過(工作),起碼每日做三四十個井,工作量非常大」。

負責在凌晨分析、整合數據的環保署環境保護主任吳慧妍坦言,農曆新年至今未曾早過清晨3時睡覺。她指,透過地理資訊系統,把紙本資料視像化,根據風險水平在上游設置臨時污水監測點,繼而根據當區人口、採樣日數、樓宇數量等,透過共同平台與各部門實時分享,毋須等電郵、Excel等文書交流,才能盡早鎖定無症狀患者。

▼2021年1月佐敦一帶污水呈陽性 政府首推「圍封強檢」行動▼

+6

強調圍封行動以風險為本

早前因多座大廈污水檢測呈陽性,令大批居民因強檢而大排長龍。環保署副署長徐浩光表示,其後已改為「攞籌」方式減少人流,並大量訂購快速檢測包派發。他指,每周在定點監測站循環檢測至少3次,每日在77個定點「驗水」,當發現某個站或區域存在較高風險,例如CT值達24已算高,就須設立臨時監測點,希望追蹤上游找出病毒源頭。

徐強調,資源有限下,圍封行動是以風險為本,「係咪逐座大廈追,還是直接做,都係風險評估及資源運用工作......當疫情開始改善,更需要百發百中,最重要、最高風險先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