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老師】科目改革料成犧牲品 教師:兼教其他科增獲聘機會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幾個月前,有媒體放風指政府有意改革通識科,研究將評級改為只設及格和不及格、剔出必修核心科目,或改為只修不考。有中學通識老師受訪時指,畢業第一年時,難覓教席,只能從事代課工作;學校不重視通識科,寧聘主科老師兼教通識,「我們是犧牲品,只能轉型兼教其他科目,做老師OK,但唔好讀通識。」

陳老師受訪時指,畢業第一年時,難覓教席,只能從事代課工作。(梁啟敏攝)

作為90後的陳老師(化名),於2016年畢業於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通識教育),惟投身社會的一年卻未能找到全職工作,因此便擔任代課老師約一年。至去年,他終於在一所新界區的band 3中學教授通識及旅遊科,於本學年則獲一所band 1中學聘請,任教地理及通識科。

陳老師表示,代課老師的收入以日薪計算,每日約有1200至1400元左右,如整個月都有工作,一個月賺到二萬多元,「通常學校有老師放產假時,便會找代課老師幫忙,每次做大約十星期。」他坦言,代課老師的工作都是靠老師朋友介紹,「教育界很封閉,有時聲稱就是作公開招聘,但最後都是聘請熟人所介紹的老師。」雖然代課老師人工尚算理想,但他那時始終想找一個全職上班的教席,「做一年代課都可以講話自己唔好彩,但做兩年的話,見工時會好難跟校方解釋。」

陳老師指,他身邊的通識老師都要轉型,除了通識,亦要教中史、地理、經濟等科目,增加獲聘機會。(梁啟敏攝)

陳老師解釋,現時老師主要分為「編制內」及「編制外」的老師,例如一所有20班的學校,政府會批出大約50個老師的資金給學校請人,即是編制內的GM(graduated master/學位教師)和CM(certificated master/文憑教師)的長期合約職位;如果教師人手不足,學校便會聘請編制外的老師,「現時請的大部分都是編制外的位,如果學校資金不足,下個學年隨時會被校方cut(解約)。大家都很想有GM位,但要排隊,如果有些學校有多些快將退休的老師,就會容易一點。」

GM和CM位起薪點分別為二萬七千元及二萬九千元,每年按薪級表調整薪酬,但當GM和CM除是薪高糧準,還有另一個吸引之處,因為GM和CM位可以參與津貼學校教員的P Fund(公積金計劃),當中政府供款是按年累進的,而且每個月有回報保障;至於短期合約老師的起薪點雖同為二萬七千元,但卻未能參與這個P Fund,要跟一般打工仔一樣供強積金。

陳老師表示,通識科是必修科,但有名無實,大部分學校並不重視通識老師的專業性以及課時。(梁啟敏攝)

通識科若改革…

當年羅范椒芬力推通識科成為必修科,希望培訓更多一專多能的通才,最終也獲前特首董建華的支持,但在幾個月前,卻有媒體放風指政府有意改革通識科,並研究將評級改為只設及格和不及格、將通識剔出為必修核心科目或改為只修不考等。陳老師認為,於通識教育文憑課程畢業的老師是這個改革下的犧牲品,因為學校聽到風聲,自然不想投放太多資源在一科有機會作重大改變的科目裏。「通識有主修科之名,但沒有主修科應有的地位,如果要cut(取消)堂,都會揀cut通識。」

陳老師表示,通識剛成為必修科時,學校主要找原來的老師兼教,之後才聘請通識教育文憑課程畢業的老師專教通識,惟業界近一兩年卻再次傾向由其他非主修通識的老師兼教。他指,身邊的通識老師都要轉型,除了通識,亦要教中史、地理、經濟等科目以增加獲聘機會。他粗略估計,每年在通識教育畢業的學生起碼有一百人,供過於求,他寄語有意入行的年輕人應深思一番,「做老師是可以的,但不要讀通識,因出路會比其他科目狹窄。」

有報導指教育局將檢討通識教育科的評級。(資料圖片)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