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弓手】過勞是疾病? 世衛一日後即修正:講錯咗,應定義為…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周一(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首度把「過勞」(burnout)列為《國際疾病分類》的疾病之一,但事隔一天,世衛便更正說法,指過勞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把它界定為可尋求治療的「職場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

不少打工仔都面對工作過勞情況,包括經常出現疲憊及工作效能下降的狀況。(GettyImages/VCG)

世界衛生組織將過勞定義為「長期無法排解工作壓力而導致的綜合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過勞共有三個特點,包括:「能量耗盡或疲憊的感覺」「對工作產生抽離、負面或懷疑的感覺」及「工作效率降低」,相關更新將於2022年生效。世衛組織還宣布計劃製定有關職場心理健康的實證臨床指引。

職業過勞曾包括在舊版本的世衛組織疾病手冊ICD-10中,與現在出現的類別相同,但它當時只被簡單地定義為「極度疲憊狀態」,不過曾研究職業過勞的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社會學家Torsten Voigt表示,世衛早期對過勞的定義有點奇怪,「因為你沒有真正生病,但同時卻亦沒有能力去完成工作。」

儘管過勞仍不算疾病,但它對身心的影響亦不容忽視,打工仔平日應更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夠了!我要炒老細》電影劇照)

四分一打工仔經常感過勞

Torsten Voigt指,世衛對過勞的新定義比以前更加詳細,雖然這不是一個重大變化,但卻讓過勞的人更具合法性,「過勞的人終於被視為是面對嚴重的問題,新的定義可讓人們更容易獲得幫助。」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數據,今天許多人都會經歷過勞,包括名人、過度勞累的員工、家庭主婦等。去年,國際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的一項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的員工總是或經常感到過勞,另有44%的人表示他們有時會感到過勞。

人類並不是機器,如果「chur」得太盡,身體遲早捱不住。(日劇《我要準時放工》截圖)

 

雖然世衛是次「彈弓手」,一天之間把過勞由疾病轉而定義為職場現象,但相關舉動其實亦是一定意義。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醫學社會科學教授Elaine Cheung說,明確定義過勞很重要,因這可以提高醫療保健工作者以及僱主與僱員對過勞問題的認識。另外,許多研究表明,某些職場文化會增加過勞的風險,僱主在解決過勞問題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關注員工是否有穩固的社會關係、融洽的環境、合理的工作量、自主感和工作及生活平衡。

為了準確診斷過勞,世衛對過勞的新定義還要求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必須排除焦慮、情緒障礙和其他與壓力有關的疾病。Elaine Cheung認為這很重要,「過勞與抑鬱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與我們的工作的關係特別緊密,了解這種區別,可令未來如何預防和治療過勞的研究更具針對性。」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