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共享】免費共乘在港可行 成功例子不照抄 平台變陣求存

撰文:仲欐因
出版:更新:

「我們做共享社交平台,此刻是免費,將來也會是免費。」
共享經濟數年前刮起旋風,但隨着政府對一些共享牽頭企業擺出強硬姿態,「共享」一詞似乎又沉寂下來。眼見鄰近地區的創科企業辦得有聲有色,香港卻連GoBee.Bike都被人掉進河裏,這是小撮人的惡行,還是香港未有成熟適合發展的土壤?

若「黐車搭」能發展出一套持續實行的模式,說不定可改變未來社會的交通狀況及人們的生活習慣。(視覺中國)
推動共乘結合租用電動車,Jimmy(左)和Albert(右)相信這會是一種帶有社會價值,解決塞車問題的新式交通方法。(仲欐因攝)

當初以「順風車」為概念,在Facebook成立「大埔街坊泥鯭」群組,延伸至去年7月推出「btw街坊泥鯭app」,創辦人呂忠義(Albert)堅信「共享」是未來的大趨勢。「香港塞車問題嚴重,原因是太多車,但其實每輛車上除了司機,其餘3個座位都是『吉』的,這是很大的浪費。如果可以每輛車都坐滿人,用盡座位,這樣的共乘就是一項利人利己的環保出行方式。」

深入東帝汶 無懼萬人亂葬崗 港美女法醫:屍骨氣味同鹹魚一樣 (按此進入)

推動共乘概念,但又要思考政府法規,避開非法載客取酬的禁區,所以平台現時提供的共乘服務都是以司機為主導的免費搭乘順風車為主,如沒有合適的順風車,搭客就可相約共乘的士,攤分交通費,而現時兩類共乘活動在平台上的比例各佔一半。

共享對消費者的一大好處無疑是節省金錢,Albert坦言,做社交性質app很難向用戶收費,因此要鑽營收入,背後要有一套營生之道。「共享不是烏托邦,不可能有人永遠扮演施予者,這樣會做不下去。」平台未來會以廣告作為收入來源之一,例如利用乘客的目的地作精準的廣告投放,將落車點附近的商戶優惠訊息推送到乘客手機,此外亦會貫徹共享概念,與租車公司合作提供電動車租用服務。

共享平台的初步收費構思,是要掌握用戶的乘車習慣,然後與商戶洽談「落廣告」的機會,讓用戶日後一落車,便可以收到附近餐廳食肆的優惠。(仲欐因攝)

「我們看見有找不到共乘群組的用戶,他們正是有需要租車的一群。」提供出租電動車服務的梁戈(Jimmy)並沒有特別購置車隊,反而是透過管理來自朋友的電動車,出租他們閒置的車輛來提供服務。Jimmy認為共享是一場耐力賽:「共享應該是有效提升資源的方法,所以如果租車能夠盛行,巿場便不必人人買車,做成閒置和浪費。雖然外國已有許多可以參考的共享經營模式,但都不可以照抄來港,比如能減少人工成本的無人交收,用戶毋需車匙,以app便可攞車開車,這在外國行得通,但來到香港,停車場會接收不到訊號,車輛泊位又不固定,商廈內亦難用GPS找到要用的車,如果現時『夾硬』做,只會帶來很差的用戶體驗。」他認為要在香港提供租用電動車出行,泊位、充電設施等條件仍未成熟,因此早料共享生意要「守一排」。

【千金買名牌】高仿商品魚目混珠 eBay、Carousell出招保障買家 (按此進入)

常說星洲對待創科的態度比港府好,Albert舉簡單例子:「前年星加坡政府允許私家車司機每日2次接載乘客,並收取小額的補貼,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做法:既表態支持這種環保共乘概念,同時發放訊息『嗱,我不希望太影響到巿場的既得利益者』,這是值得參考的做法。」

共享經濟到目前為此,在港仍然是件曖昧不清、不知管還是不管、又該如何管的「擲界」活動,要推動創科,港府或應要有一套一致的態度,劃定一個平衡傳統與新模式經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