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建築|盤點曼谷4大文青地標商場 特色設計匯集藝文打卡元素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建築/ 文青】泰國曼谷向來是港人最愛的旅遊熱點之一,即使對美食、住宿、購物有所要求的朋友能夠全部滿足得到。可惜的是泰國天氣酷熱,接下來到6月開始更是雨季,幸好曼谷有眾多嶄新、配套元善又別具設計感的大商場,盡是遊覽這些特色建築都足以身心滿足,今回就以建築設計的角度來看看幾家文青不得不到的曼谷商場。

ICONSIAM(圖片來源:Benoy)

ICONSIAM

湄南河貫穿曼谷,是當地標誌性的河流,於湄南河畔就有建成一座別具特色的商場ICONSIAM(暹羅天地),由國際建築設計公司Benoy設計,整個項目包括購物中心及住宅大樓,後者更是曼谷最高的建築,Benoy收到的任務是打造一個具有泰國文化精髓的世界級現代購物中心,設計啟發自有着重要象徵意義的蓮花及湄南河,採用了柔和的流體設計,頂部的覆層設計則模仿蓮花的形態。ICONSIAM在2018年底才向公眾開放,並隨即獲得業界的獎項如世界零售大獎「Best Store Design of the Year」、MAPIC的年度最佳商店設計等。

泰國其中一大特色體驗是水上市場,雖然ICONSIAM為迎合國際採用現代化設計,加上滿目皆是名店予人第一印象就是奢華,但卻將傳統而貼地的水上市場元素融入其中,由傳統特色小食到高級餐飲、名店以至是生活化如日本高島屋百貨一應俱全,不管任何目的來訪都能夠享受其中。

MahaNakhon(圖片來源:Büro Ole Scheeren)

MahaNakhon

剛才介紹的ICONSIAM內的住宅大樓是曼谷最高的建築(315米),第二高的則落在MahaNakhon(大京都大廈,314米),與之不同的是,前者是私人空間,而後者則是購買了門票可以登上,而且景觀冠絕全城。MahaNakhon由建築設計公司Büro Ole Scheeren設計,遠眺過去瘦瘦長長但中間的玻璃幕牆呈現出來的像素化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大樓1至20層屬於艾迪遜酒店,23至73層是麗思卡爾頓酒店,至於74至77層則為天空酒吧,上到78層的頂樓是著名的全泰國最高露天觀景台Mahanakhon Skywalk,整個曼谷的景觀收入眼球,早午晚也可以欣賞到不同的壯麗景色。

Skywalk設有獨特的天空步道,以全透明玻璃地板打造,遊人可以體驗到置身於空中的震撼觀感,不管是否有畏高症的朋友都難以在此輕鬆步行,一旦習慣了卻能體驗居高臨下的感覺,而且這裡沒有體驗時間的限制,可以慢慢適應再享受,直到黃昏時段更可以飽嚐醉人的日落景色。

EmQuartier(圖片來源:Design 103 International Ltd.)

EmQuartier

EmQuartier是遊曼谷的朋友定必到過的商場,位處於Phrom Phong鐵路站旁,地理位置極為方便,零售空間達600,000平方米、有著逾1,000家本地及國際商店,是為曼谷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EmQuartier這家巨無霸商場由Design 103 International Ltd.以及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td.兩家設計公司操刀,旨在為當地提供了一個連貫的購物區域,除了奢華的購物及休閒生活體驗之外,商場的中庭花園設計亦引人入勝,採用了未來主義設計融入大面積的植物綠化,甫進入商場時會走在紅地毯上一步步帶你遊覽,恍如一切都被設計在內。

商場分為三個區域:玻璃區、螺旋區和瀑布區,玻璃區充斥了奢侈品和設計師品牌,顧名思義運用偌大面積的玻璃和柔和曲線營造出開放的感覺,並將內外空間的界線模糊起來;螺旋區是餐飲區域,內有多達50家餐廳可供選擇,而且包括了多國餐飲特色,除了泰菜船麵還有港人最愛的日餐和韓餐等,一條螺旋樓梯便可以逛盡所有餐廳,上到屋頂花園還有酒吧。EMQuartier的設計崇尚自然,所以螺旋區亦引入熱帶雨林的元素和可以欣賞到城市景觀的室外庭院,在5樓還設有大面積的水上花園,種有多種野生植物配以迷人燈光,設有咖啡廳讓人靜下心來細味;至於瀑布區得其名正是因為設有東南亞最大的人造瀑布,達到40米高令人嘆為觀止,瀑布區設有更多商店,由奢華名店到當地品牌一應俱全。

The Commons(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he Commons

曼谷不乏名店,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別具文藝氣息的商場也相當吸引,例如由當地建築團隊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設計的The Commons,雖然與上述商場比較起來規模較小,但卻有著與別不同的氣質。有見於曼谷正在不斷演化,城市密度高而缺乏怡人的室外空間,於是The Commons就以露天公共空間為主,匠心獨運地從底層開始設置階級和平台,讓人可以一步步悠閒地逛上高層,中途還可以稍作休息。設計著重垂直空間的連續性,由於在底層已經可以見到高層的店舖,讓人有目標地慢慢走上去。

The Commons(圖片來源: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1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這個名字讓人聯想起大學的建築系,原來創立人正正是想保留學生時期的精神,讓自己不受限地設計出符合當代建築要求,又富有社會理想熱情的作品。The Commons第三四層的中庭位置為室外空間,卻可以有效阻擋陽光和雨水,與底層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公共空間,內部採用清水混凝土的簡約設計,進駐了咖啡廳和創意市集,可以說得上為文青必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