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大熱A&F紀錄片 偽善內容是Elon Musk所說覺醒心靈病毒?

撰文:山本保玲
出版:更新:

【Neflix/ Abercrombie&Fitch/ A&F/ 紀錄片】近日時尚熱話,非Netflix時尚紀錄片
《白人時尚:A&F興衰記》(White Hot: The Rise & Fall of Abercrombie & Fitch)莫屬,片中請來不同的人,訴說品牌的起與落,可是當中陳述的罪狀,又是否只有A&F一個被告?

《白人時尚:A&F興衰記》成Netflix熱播紀錄片(Netflix)

《白人時尚:A&F興衰記》片中幾乎一面倒地批判A&F的不是,由前員工、學者、記者、業內人士,以至素人,一起力陳品牌的死罪,大家鬧得異常興奮,即使是A&F前員工,由售貨員、設計師、季刊總編輯到高層,全部都受害者上身,看到A&F衰落,就如同推倒暴政般。

不少人因A&F的現狀而大聲歡呼,當然品牌有不少自身問題,Bad Taste設計、歧視有色人種等情況,可是片中所說的罪狀,很多並非A&F的「專利」,這紀錄片是否純粹為鬧而鬧?

大隻肌肉俊男成了A&F的標記(Getty Images)

只請俊男美女售貨員?
坦白說,這情況絕對不是出現在A&F,全世界時尚產業的招聘部門,十居其九招聘售貨員是樣貌行先,是不折不扣的外貌協會永遠會員。由紐約、巴黎、米蘭、東京的大型店舖,以至香港旺中、葵廣的小店,相信聘請售貨員時,靚樣絕對是首要條件,某程度上售貨員代表著品牌形象面向大眾的一部份。

購買A&F是一種時尚虛榮,品牌紙袋成了當時潮人恩物。(Getty Images)
+3

貨品定價太高?
片中受訪者異口同聲指A&F是販賣「令人嚮往」(Aspirational),其實有哪個品牌何嚐不是?指A&F定價太高,不是絕對的事實,品牌不如H&M、Zara、UNIQLO般便宜,90年代初崛起,正因年輕人買得起而搶佔了Ralph Lauren、Calvin Klein市場,所以一定不是天價,而好些跟A&F同一檔次品牌的服飾,更是價高質劣,昂貴並非A&F的原罪。

A&F從不是以突破性設計作賣點(Getty Images)

設計平平無奇?
能夠成為時尚,不一定是創意、不一定是出眾,時機也是重要元素。買A&F的大Logo,如同買Supreme、A Bathing Ape、GUCCI、CELINE一樣,是追趕潮流的身份認同,買下的不只是一個Logo,更是Show Off心態,試問誰會買一件過氣品牌的Logo Tee來招搖過市?至於聲討不推出Plus Size尺碼服飾,大家心知肚明,A&F肯定不是唯一,市面上還有數之不盡品牌沒有推出大碼衫。

A&F成也性感,敗也性感。(A&F)

覺醒心靈病毒?
日前Netflix股價暴跌35%,也流失了20萬訂閱用戶,有指是韓劇太多,Tesla創辦人Elon Musk力排眾議,指Netflix中了「覺醒心靈病毒」(The Woke Mind Virus),影片因過分政治正確而變得難看,失去幽默感。《白人時尚:A&F興衰記》顯然是他口中的「覺醒心靈病毒」影片,專心一致地政治正確。「白人至上」是魔鬼,那「白人至下」是天使嗎?答案顯然是不,可是現在一口氣將所有罪狀推給A&F,方便快捷之餘,又輕易帶動話題,可是出來效果就像純粹白人內疚感(White Guilt)。

說了這麼多,絕非要為A&F說項或洗白,筆者不是品牌粉絲,從沒買過一件產品,聞到店內濃烈古龍水氣味會作嘔,可是看到《白人時尚:A&F興衰記》過份偽善內容,更令人感覺作嘔。

最後回帶,重溫一下昔日為A&F而瘋狂的人,今天他們會否已變成時尚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