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傷人案後,我們和日本年輕人聊了聊

蘇州傷人案後,我們和日本年輕人聊了聊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在全球華語圈的國際政治話題中,中日關係一直是一個備受矚目的領域。近期,中日關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6月末日本政府公開制裁涉嫌援助俄羅斯武器相關業務的中國公司後,蘇州傷人案又引起了兩國政府和民間的一系列波動。

蘇州傷人案發生後,《香港01》連線了一名日本大學生涼太和一名羅姓在日中國留學生(以下簡稱「小羅」),兩人目前都是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院的碩士一年級學生,涼太就讀英語教育專業,小羅攻讀比較文學專業。通過交流對話,來了解日本年輕人對中國的認識與看法,以及身處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對中日友好交流的思考。

提到日本年輕人,很多人會想到「低慾望」、「冷感」,今次受訪的大學生涼太,正是「冷感」的典型。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院學生涼太。(受訪者供圖)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院學生涼太。(受訪者供圖)

交流一開始,涼太就呈明瞭自己對中國的態度——對中國並不感興趣,也完全不了解中國,並沒有意願去中國走走看看,更沒有意願花一些時間查閲一些關於中國的事情。他說,他本人是做英語相關內容的研究,自己完全不懂漢語,儘管日語中有很多漢字,但卻依然沒有興趣學習漢語。

至於對中國不感興趣的原因,涼太表示,對他來說,不感興趣的不僅僅是中國,他對外國的事情普遍抱持同樣冷感的態度。至於自己研究英語相關領域會不會對歐美國家心存好感,涼太說,確實自己在大學研究的領域會讓自己覺得比起中國,歐美世界更加熟悉,但這與對某個國家心存好感完全無關,從根本上來說,他對日本以外的事情,並不感興趣。

雖然對中國不感興趣,但涼太說他還是比較關注中國的乒乓球,比較喜歡的運動員是馬龍和樊振東,不過總體而言,他說自己「討厭中國」,因為他能夠獲得的中國相關訊息都是來自於日本國內主流媒體的報道,而日本主流媒體報道下中國主要是負面新聞居多。因此,這種刻板的印象就留在了自己的心裏。

中國乒乓球好手馬龍。(路透社)

涼太接着解釋說,他明白媒體的作用就是找出各種存在的問題,因此對中國的負面報道也是正常現象,日本媒體也經常對國內事務進行負面報道。因此,儘管討厭中國,這不代表自己會去做損害中國和中國利益的事情,更不代表自己會傳播這種負面的認識,因為根本上,他對中國並不感興趣,因此喜歡也好討厭也罷,中國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客觀存在。他對不感興趣的客觀存在投入的精力和情感為「零」。

而在聊到過去一段時間引發很大關注度的蘇州傷人案時,涼太說在他看來,這跟前段時間在靖國神社撒尿噴漆的事情並無本質差別,「因為都是中國人做的」。而當記者追問是否有關注到蘇州傷人案中見義勇為的胡友平時,涼太說自己很欽佩胡女士的勇敢和善良,但還是無法抵消掉事情因中國人而起的事實。

2024年6月28日,中國蘇州日本人學校斬人案的傷者胡友平26日因傷重離世後,日本駐華大使館降半旗,並在微博上發文致哀。(日本駐華大使館微博)

與很多日本年輕人一樣,涼太也會使用TikTok,他說自己並不擔心所謂的訊息安全問題,在TikTok上更多看的是有趣好玩的視頻,有時候也會刷到跟中國相關的,但並不會細看,也會看到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的視頻,對此自己持中立立場,不會太多關注。

類似涼太的日本年輕人還有很多。涼太說,今天很多日本年輕人對除了自己以外的事情並不感興趣,至於對日本這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和走向有什麼想法,涼太說包括他在內的很多日本年輕人對日本整個國家未來會怎樣並不感興趣,關於對日本國家未來的思考也從沒有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在當下,做好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而留學生小羅對於中日交流問題有着與涼太完全不同的想法。小羅說,他在日本一直關注着中日關係和中國國內的情況,他認為中國的發展和自己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比如中國國內就業形勢等,也是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壓力,所以小羅說他畢業後打算先在日本工作一段時間再說。

在今年8月至10月期間,餐飲業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均見下跌,其中就業不足率跌0.9百分點至2.1%。(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對於很多日本人不喜歡中國以及對中國無感,小羅覺得這是一件遺憾的事情,留學生處在對日民間交流的最前線,對促進兩國關係和民間友好至關重要,他本人也感受到了這種使命感,但他依然對如何打開現在中日民心漸遠的局面感到困惑。小羅說,中國需要更好的了解日本,我們認識的日本和日本人很大程度是我們用自己存在侷限性的認識在腦海塑造出來的。至於在日本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小羅認為可能更多需要從文化上發力,畢竟中日兩國在這方面有着很大的共鳴點。

來到日本後,身份切換為相對的旁觀者,也讓小羅有了更好的認識中國的機會,「中國的穩定來之不易。」小羅認為,即使有些做法在西方看來存有巨大的爭議,但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無法保持穩定的環境,那麼任何改變都無從談起。他認為,中國有其特殊性和獨特性,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在看待中國問題的時候也應該考慮這樣複雜的因素。

旅日資深媒體人海鳴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國女職員胡友平勇救日本母子身亡 告別式許多日本人落淚致敬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