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剖析5G爭議 「數碼主權」會是中歐外交突破點嗎?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9月29日,法國《世界報》(Le Monde)發表社論,題為《5G:一場有待開展的辯論》,論及當地對5G應用的意見兩極分化,而以文中法國時政參照中國的5G外交策略,箇中落差與啟示饒有趣味。
《世界報》的立場中間偏左,被視為「主流傳媒」之一,而其社論風格亦是以平實見稱,大多是溫和述評,較少帶有強列情緒的詞句。

在該報筆下,法國的5G辯論陷入了二元對立的錯誤:一方認為5G是聯繫所有人的劃時代科技,顛覆工業、醫療和能源領域,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去辯論利弊,另一方則認為5G危害環境、國民健康和民主社會運作,所以也不要浪費時間去考慮設置與否。

中法5G輿論語境差異大

《世界報》貫徹以往作風,既承認5G是不可或缺的未來科技,又表示要討論一系列問題,例如5G對環境有何影響,以及就資訊安全有甚麼保障,以期藉此制定出使用5G的框架,而非像現時般各走極端拒絕對話。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片)

在中國的傳媒語境,不是不承認5G科技有潛在弊端,甚至有前高官提出5G可能是成本效益存疑的「超前」基建,然而按照官方所帶領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發展就是硬道理,釋疑解惑的文章有一些,但最多的還是謳歌新技術引領中國「換道超車」,未有如在法國般演變為惹人激辯的社會議題。

於是乎就封殺華為一事,中國外交官的焦點往往落在政府和商界身上,即使是投書大報,也通常著重於呼籲當地官商不要歧視中資,鮮有回應現時社會上「該不該用5G」的辯論。

有見及此,外交官們如果從民間輿情入手,適當地參與政治色彩較淡薄的公共討論,而非事事直接以持份者身份勸誡對方維護本國企業利益,也許更能受間接宣傳之效,亦更易於引起所在國民眾的關注,吸引民間支持。

法國政府預先布局「反華為」?

話雖如此,由官商關係著手處理其實並不為過,就連《世界報》這篇看似四平八穩的社論實情透露出,法國官方與民間有顯著「時差」。

🔑🔑從法國的「口罩危機」可以看到,中西陣營分離從來不易🔑🔑推薦文章:法國人不買法國口罩 西方擺脫不了「中國製造」?

+2

該文一開頭就指出,不過是幾個月之前,大多數法國人都講不出「5G」這簡稱的準確意思是甚麼;可是翻查昔日新聞,法國政府對5G發展繫關國家利害一事一早了然於胸,更加早於去年初就部署好一盤政治棋局。

事緣法國政府於2018年尾推出《企業轉型及增長法案》(La loi PACTE),涵蓋甚廣的內容旨在促成各大產業變革,本來未有直接觸及5G政策,不過時至1月底審議其間,政府突然加入一條被指「反華為」的修正案,規定營運商必須呈交軟硬件設備方案,由官方於兩個月內逐項批准,才可以正式付諸實行。

美歐關係陷於「數碼稅」爭議

如果相信《回聲報》(Les Échos)去年1月所引述的消息人士,當局忽然插入修正案,實則源於有營運商已開始探討於巴黎一帶,裝置華為的設備,觸發中央政府出手加強管制。雖然由其時到如今,法國仍堅稱不會封殺特定供應商,但據傳媒放風和官員表態,政府會就華為產品設下授權期限,變相引導本地電訊商規避政策風險,以及顧慮到設備的使用回報率偏低,寧願棄用華為。

🔻更多馬克龍戴口罩的照片🔻(詳情請點閱:勁過CU Mask?馬克龍示範戴法國製型格口罩 獲讚時尚與實用並存

+1

無論如何,法國尚未把話說死之餘,論者若說愛麗榭宮「親美」所以才繞道打壓華為,這判斷下得過於簡單,須知道美法正在打關稅戰,而美歐正因「數碼稅」問題大吵大鬧。

哪麼法國以至歐盟其實想怎樣呢?《世界報》社論便於末段總結:「以為置身動蕩之外就可自我保護實屬幻想。我們應拒絕屈從於他者所作的、損害我們主權的決定。」歐方不一定「親美」或「親中」,而是要確保自身的「數碼主權」,不願意任由華府或北京頤指氣使。

由是觀之,無論是中國新近發起的《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抑或是美國政府提倡扶持諾基亞與愛立信,可能都是探討對歐科技外交的新嘗試,開始由過往硬橋硬碼在歐互打籌碼「曬冷」,過渡至認真看待歐盟各國所思所需,喻之以合作大義與大利。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