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身在「清零區」的我們 怎麼理解動態清零?

撰文:林犀
出版:更新:

5月12日北京新增50例新冠確診病例。但當前北京的防疫氛圍已經好似一日新增五百。在「大上海保衛戰」之後,大陸民間對動態清零與否充滿爭議,北京若也出現防疫亂象,則民心士氣會更低。

講到動態清零,就得先將中國大陸大致分成幾個區域:農村;稍微有點工作機會,但醫療資源不足的小縣城;擁有些許醫療資源的小城市;以及資源相對豐富的新一線和一線城市。

防疫政策涉及老人和幼兒的人口數,涉及醫療資源問題,涉及民眾的生計。對於農村而言。政府可能說什麼就是什麼,大家沒有太多的理解;對於小縣城而言,可能對於病毒非常的緊張,恨不得絕對清零。畢竟經濟波動在這兩種地區,都非常不顯著。

2022年5月4日,北京市民在一處劃好社交距離間隔的空地上輪候做檢測。(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對於稍微有些醫療資源的小城市而言,那就見仁見智,整體上可能還是偏向清零的,畢竟醫療資源也不是太多,疫情封控對於收入的衝擊也存在,但遠沒有大城市嚴重。

對於資源豐富的新一線和一線城市而言,那就是個吵翻天的事情了,可以看到社交媒體上辯論者多拿出「我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防疫經驗。有人站在經濟角度認為損害廣大民營企業,收入下滑,苦不堪言。有人則認為還是必須先顧住生命,必須要動態清零,何況「深圳、成都、廣州封城都成功了,為何上海不行」?

中國大陸是唯一還在堅持動態清零的地方,這在許多人眼中荒謬,然而若將廣大的發展不均衡及地域差距攤開來說,到底哪一個方法是最能減少傷亡的方法?此刻沒有人能給出一個肯定答案。

「大上海保衛戰」仍在進行,北京防疫成為新一輪焦點。(視覺中國)

亂象是動態清零的必然?還是上海的問題?

上海出現各種超出人們想象的防疫亂象,比如物資配送不足,比如送到民眾手裡的菜和肉是爛的,甚至防疫人員直接闖進民眾家,這些都讓人質疑:動態清零會使防疫手段極端化,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而無止境加壓給民眾。畢竟上海的城市治理,過去有目共睹,是中國的模範。

然而若說這些亂象就是動態清零的「必然」,那深圳的民眾就會問了,同樣是一線城市,為什麼深圳當初僅用一周封城就控制住了疫情,為什麼深圳沒有出現這麼多防疫亂象?而對於身處北京的人們而言,也會是與上海截然不同的感受,至少防疫至今,北京的感染人數是控制住的,而多數民眾能自由活動,被管控的小區也都能拿到物資。

於是討論就會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動態清零會使往後出現更多像上海一樣的亂象,會不斷有其他省市淪落為像上海這樣子的情況。另一派認為上海出現亂象,並不代表同樣的錯誤會一再發生,動態清零需要改進而不是直接否定。這兩派的爭論當下非常非常尖鋭。

這也是為何此次北京防疫被視為「重中之重」,當前北京並未全城封鎖,而是維持了多數民眾的正常生活。若在這樣的情況下控制住確診人數,則能給民間一個「動態清零仍可應對變種病毒」的案例。若不然,防疫模式之爭會更激烈。

自然,若北京也出現防疫亂象(比如民眾就醫難),那麼「動態清零必然會產生次傷害」,這一認知在民間就會更穩固,也將給大陸政府造成新一輪信心衝擊。

北京居民:扭扭捏捏的「放開」

對於身在北京、一直關註上海疫情的媒體記者而言,評論當前防疫彼此也只剩下「確實很複雜」、「當下動態清零可能還是最好的辦法,日後再看病毒變化」、「上海搞成這個樣子,北京應該不至於」等話。

北京現在禁止堂食,許多店家生意受挫,商場超市人流量大幅減少。在找工作的求職者甚至無法面試,只能等待這波疫情過去才能繼續日常生活。在北京,周遭人都會抱怨因為動態清零政策所導致的生活不便,會抱怨每天去核酸檢測,會抱怨經濟差還不如放開。

但是當看到台灣新冠確診每日增加6萬多人時,又會說「啊,好可怕啊」——就算死亡數字並不高。身邊的人一邊抱怨一邊坦誠,如果今天人口3,000萬的北京出現100個老人因為新冠確診死亡,那麼大家會鬧翻天。

面對政府防疫政策,有猶疑有不解,確實也有「至少保住許多老人生命」的盼望。至於防疫亂象的鐵拳,是否也會落到在北京的人民身上?當下許多民眾還是情願相信「北京是天子腳下,不會出現這種事」。

應對變種病毒,北京多個地鐵站關閉。(中新社)

動態清零:絕對的政治正確?還是真正顧及人民?

當前能有ㄧ個總結:要清零還是要稍微放開,現在大家沒有共識。大陸各地的發展差距使防疫模式更為複雜,民眾也心知肚明。

但有一個最核心的質疑點是,動態清零被如此堅持,是因為它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是因為它是想展現與西方躺平完全不同的模式之爭?

還是,政府確實參考了諸多醫學專家的意見,確實是在更科學的考量下決定這個政策?

有大陸官員說「防疫本來就是政治」,這個話確實不假,防疫本身涉及了政治體制,涉及了整個社會資源的調度,如何防控疫情就是個很大的政治命題。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大量醫學專家的意見。

官員的政治思維與醫學專家的判斷如何產生最好的效果,這個是防疫的根本命題。民間現在質疑的根本問題,是現在是否已經政治壓倒一切,已經失去了科學防疫的初衷?

官方媒體一再強調,動態清零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西方躺平不可取,這說法已很難說服人民。因為當下許多人,懼怕這些過度防疫的手段,遠遠超過了懼怕病毒,而這一點,從政府官員的態度到官方媒體,都無法安撫人民。

我們並不是上帝,自然無法知道病毒往後的演變,無法得知現在清零以及共存哪一個更好。我們無法以人命為賭注,試一下哪一種防疫對中國而言是最好的。中國大陸的防疫到目前為止,避免了眾多生命喪失,這點就算西方媒體也持過肯定態度。

但政府官員更該自問,若說西方躺平不是辦法,那麼各地防疫亂象為何一再發生?那些問題是無法被解決,還是始終以「看看西方死多少人」為藉口,躲在這種廉價的保護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