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省搶救富士康:揭開中國經濟的奧秘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過去兩周,河南省全力搶救富士康產能,穩住產業鏈供應鏈的行為,生動揭示了地方政府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係,從中世人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奧秘。

10月底,出於對新冠病毒的恐懼和擔心感染後隔離的情況,恐慌情緒在鄭州富士康蔓延,進而引發為數不少的員工非正常離廠。網絡上一度盛傳部分鄭州富士康員工在秋風蕭瑟下徒步返鄉的畫面。當時,河南官方和富士康很快作出回應,聲稱「富士康廠區未發生重症感染現象,疫情總體可控」,並表示「在返鄉前,充分尊重員工的去留意願,與企業員工進行充分溝通,去留自願,並做好點對點保障」。

儘管隨着政府出面解決,富士康員工徒步返鄉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但鄭州富士康迅速面臨用工短缺的困境,產能可能大幅降低。作為蘋果公司在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鄭州富士康若產能大幅降低,勢必影響蘋果iPhone系列產品的出貨量。11月初,蘋果官網發布了一則聲明,其中提及「我們看到,(市場)對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機型的強勁需求」,但鄭州工廠目前的產能大幅降低,「顧客將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收到新產品」。

暫且不論歷來注重用戶體驗和供應鏈穩定的蘋果會否考慮逐步將供應鏈搬遷出中國,單是鄭州富士康產能可能大幅降低的事情本身就足以給河南省的就業、進出口貿易、稅收、上下游產業、經濟發展帶來連鎖負面反應,影響海內外對於中國多年以來積累的供應鏈穩定的信心。

10月30日,鄭州富士康港區內的返鄉員工。(紅星新聞)

富士康員工徒步返鄉事件發生後,網上有少數極端聲音攻擊富士康,留言稱「趕走富士康,抵制蘋果」,「難道沒有富士康,河南人就活不下去了嗎」。說這樣話的人大概不了解的是,富士康是河南過去一些年所引進的最為成功的大企業,是內地最大的出口貿易公司,貢獻了鄭州進出口總額的80%,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60%。富士康還為河南直接創造了數十萬個工作崗位,並間接創造了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大量就業機會,讓許多河南人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鄭州能一躍成為中部城市的外貿龍頭,能成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電子產業城市,離不開富士康的助力。

十來年前,河南省費盡周章,花了很多心血,提供一條龍的五星級服務,才把富士康引入鄭州。微信公眾號「功夫財經」在《為了富士康,河南豁出去了!》一文中寫道:「郭庚茂(時任河南省長))希望在河南複製一個富士康廊坊科技園。幾經溝通,2010年6月20日,郭台銘到鄭州了。郭庚茂全程陪同郭台銘到各處考察,郭台銘去洛陽關林祈福,燒香拜佛,他也在場。河南極力想促成這筆交易,提供15億美元建廠補貼,投產前五年免企業稅和增值稅,後5年減半,向國家海關總署請求保稅區政策。這些都是公開的資訊,或者寫在官方文件裏。」

鄭州富士康項目落地後,河南省又以全省之力,要求基層政府為富士康招募工人。再之後,鄭州富士康項目取得巨大成功,大幅推動了鄭州、河南的經濟發展,併到了貢獻更多稅收的時候。這對於經歷村鎮銀行暴雷和麪臨爛尾樓困境的河南尤其重要。

2021年7月,工作人員在富士康鄭州園區的生產車間內工作。(資料圖片/中新社)

在這樣的情勢下,過去兩周,河南省開展了搶救富士康產能的緊急工作。為了安撫鄭州富士康員工的人心,11月1日,河南省長王凱到鄭州富士康調研工作,要求「做好員工關心關愛,強化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導,把工作做實做細、政策講清講透、權益落實落地」,「加強醫療保障,配足防疫物資、配強醫護力量,最大限度確保人員安全健康」,「用最短時間、最高效率阻斷疫情擴散、防止風險外溢」。

擺在鄭州富士康面前最大的挑戰是用工短缺。據第一財經報道,部分員工「自發返鄉」後,「最直接的結果,便是一線工人的大量短缺」,仍在富士康上班的一位員工說,「我當時所在的一個車間,面積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本來開工的有4條生產線,結果,從11月1日開始,人就不斷減少,生產線從4條變成2條,之後又縮減到1條」。為了留住老員工、招募新員工,鄭州富士康不斷加大獎勵力度,並於11月1日宣佈,對於當日正常出勤的員工,將補貼標準由現標準100元(人民幣,下同)/天提高到400元/天,後來又把臨時工的時薪提高到30元/小時,為數十年來最高。

富士康。(微博@鳳凰網科技)

河南省再一次緊急為富士康招募新員工。據第一財經的報道,近日「來自洛陽、新鄉、駐馬店、信陽、漯河等多個地市的擬入職員工們,已經分別在當地人社局的組織下,分批次在經歷集中隔離、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後,到達富士康」,「滑縣人社局也稱,他們高度重視富士康用工保障工作,(接到用工通知後)對相關科室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壓實責任」,「縣人社、衛健、交通、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無縫對接,做好閉環管理、適時輸送」。近日財聯社報道稱,河南部分地區要求發揮帶頭作用,基層幹部帶頭去鄭州富士康務工,務工期限1-6個月不等。

隨着河南省各地新招募的員工「點對點」抵達鄭州富士康園區,11月13日,河南省常務副省長孫守剛去富士康看望新員工,強調「要始終把員工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讓員工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在河南省政府的助力下,富士康漸漸走出用工短缺的困境。日前,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發布消息稱,「對近期河南政府及社會各界給予鄭州富士康的大力支持和關心,集團高層深表感謝」。

2012年蘋果公司CEO庫克(左)曾造訪富士康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的工廠。(Reuters)

回看整個過程,儘管鄭州富士康部分員工徒步返鄉事件的發生令人遺憾,暴露出河南和鄭州當地的治理能力短板,但在危機發生後,河南省的應對是有力的和務實的,未被網上一些極端的聲音裹挾,展現出了負責任態度和清醒意識。這對於過去一年多連續經歷7·20鄭州特大暴雨事故、村鎮銀行暴雷和給儲戶賦紅碼的鬧劇的河南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早已說明,一個政府只有不被非理性的民粹聲音或爭論不休的意識形態口水戰束縛,只有回歸實事求是的精神,踏踏實實解決問題,專注於經濟民生,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才能贏得人心。

往更深層面思考,從十年前河南以全省之力引入富士康,以富士康為支點來推動經濟發展,到最近河南又以全省之力來保住富士康產能,穩住供應鏈,其實是改革開放40多年中的常見現象,有力證明了政府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作用。當然,這也警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美競爭的形勢下,更要增強海內外對於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信心,以此穩住中國經濟大盤的重要基石。

復旦大學蘭小歡在專著《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中總結過,中國「政府不但影響『蛋糕』的分配,也參與『蛋糕』的生產」,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化改革是由政府強力推動的」,「就算是最堅定的市場改革派,1980年的時候恐怕也想象不到今天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他在書中分析,「經濟落後的國家之所以落後,正是因為它缺乏發達國家的很多硬件或軟件資源,缺乏完善的市場體制」,「對落後國家而言,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找到其他可行的動員和調配資源的方式,推動經濟增長,在增長過程中獲得更多資源和時間去建設和完善市場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資本市場和法律體系遠遠談不上健全,民間財富也極為有限,社會風氣也不信任甚至鄙視民營企業和個體戶」,於是「地方分權競爭+中央協調」成為了中國經濟模式

當然,過去成功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當下與未來,不同省市的情況因為現實情況的不同往往存在很大差異,不可一概而論。尤其重要的是,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府的角色和經濟發展模式都要因應新情況。

但即便如此,河南全省搶救富士康產能還是為世人了解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騰飛和今天中國一些省市仍在延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有非常直觀的認識。類似富士康的案例在過去40多年中非常多,有力說明了一個基本觀點:不論何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都只能是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務實的解決問題永遠比虛無縹緲的意識形態口水戰更加重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比大多數宏偉更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