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老婦長期腳痛 只因她太慳家?醫生發現元凶是她一雙鞋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台灣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生嚴可倫分享,一名婆婆長期腳痛找不出原因,直到脫下鞋子檢查才發現,原來她因為節儉,鞋子修修補補,兩隻鞋鞋跟因多次修補,竟是「內外不對稱」的鞋跟填補物,導致她行走時腳踝變形、疼痛難耐,可見鞋子嚴重壞損,將導致足部關節、肌肉、韌帶的過勞甚至受傷。

嚴可倫建議,選鞋可根據「防滑、站穩、好使」要訣,「防滑」指鞋子前後兩區必須具備像「輪胎胎紋」的溝槽;「站穩」從正後方看,鞋跟不宜太窄,捏捏看後跟周圍不宜太軟;「好使」為鞋子約在前1/3的位置達成與足部關節同步彎曲的功效,讓走路不用太費力。

相關文章:膝痛|年紀越大關節越不聽話?參考網民減重、食薑黃10大保養方式

+10

嚴可倫指出,當鞋底出現磨損甚至止滑紋路消失、內外側磨損不均衡導致足部內塌或外塌,都是該換鞋子的時機;許多慢跑鞋都會有建議的使用里程數,記得在購買時詢問相關人員。

至於新鞋剛穿時要注意哪些狀況?嚴可倫說,日本漫畫《男兒當入樽》順口溜「新鞋踩三下」,主要是過去新鞋材質比較僵硬,擔心傷腳。不過現今的鞋子多已非常舒適,只要把握挑選原則、並且在適應新鞋子時先不要急著劇烈運動,大都不會有問題。

嚴可倫建議,買鞋子可選擇在工作、站立、行走一段時間之後,再來試穿鞋子購買,才不會買回家才發現怎麼不合腳;孩童與青少年因為成長速度快,要時常留意是否已經穿不下、造成腳趾在鞋內彎曲,導致行走不適與運動傷害。

【延伸閱讀,更保保養關節及銀髮族保健建議】

相關圖輯:4大常見錯誤站立姿勢,嚴重可致關節痛(按圖👇👇👇):

+6

減膝痛動作(按圖 👇👇👇)

+4

銀髮健康|身體踏入熟齡常見6大退化 心血管外這些位置也要留神

+9

延伸閱讀:

10縣市大雨特報 注意瞬間大雨雷擊及強陣風

「病主法」3周年 盼超前討論生死為超高齡社會做準備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