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內地為何啟用「肛拭子檢測」?了解三種檢測方法差別

撰文:狂丸研究所
出版:更新:

隨着國內疫情態勢轉好,多個城市對於境外輸入人員的管控和檢測又嚴格了幾分。除了長達幾乎一個月的隔離、頻繁的鼻咽拭子採樣之外,又有了新的要求:肛拭子採樣。

新規定一祭出來便炸開了網友的想象力。日本人嚇得直呼不要:「能不能不要做肛拭子,精神上太痛苦啦」。想想也是啊阿sir,都2021年了怎麼做個核酸檢測還要把菊花上交國家?莫不是……別想太多,要不是新冠病毒太狡猾,誰又真的想做採菊仙子呢?

+4

那肛拭子檢測究竟是怎麼個做法?到底有多羞恥呢?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所述,正確的肛拭子採樣流程應該是這樣的:用消毒棉拭子輕輕插入肛門3~5cm,再輕輕旋轉拔出,立即放入含有3~5ml病毒保存液的15ml外螺旋蓋採樣管中,棄去尾部,旋緊管蓋。

當然這是醫生的操作流程規範,而我們被檢者需要最好全程保持以下的姿勢。要是想DIY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想成功的話……無他,唯手熟爾。

不過這畢竟是官方的通吿,只有過程和結果。真要圖一樂看用戶體驗,還得看廣大獻花人的反饋:

看完這些代入感爆棚的體驗,狂丸搬磚的雙手微微顫抖,這波操作屬實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同樣都是核酸檢測,幹嘛非要在後面搞事呢?莫急,狂丸先給大家說說核酸檢測裏的核酸究竟是什麼。

病毒這種生物雖然引起的症狀十分複雜,但他本身的生理結構卻十分簡單。總的來說就是在一段DNA(或RNA)外包裹了一層蛋白質。這一坨DNA(或RNA)夾心就被稱為核酸,且每個病毒的核算信息都是獨一無二的。

核酸檢測就是用相應手段查一下你的體內有沒有和病毒RNA一樣的核酸存在。

由於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那首屈一指的檢測對象就是負責呼吸的鼻子——鼻拭子。細長的棉棒從鼻孔插入一直探到喉嚨,說疼不疼,說癢不癢,感覺整個腦仁兒都被穿透,一通攪動後只剩下鼻涕眼淚直流的自己。

下一個接近抗病毒一線的就是咽喉部分。咽拭子的感覺比鼻拭子柔和的多,醫生會從鄂弓和扁桃體隱窩上取樣,部分同學可能會有乾嘔的反應。

這兩種方法雖然都可以檢測出病毒的核酸信息,但採集時很容易觸發人的不適反應,導致拭子和喉嚨接觸不充分,造成「假陰性」。而且有些無症狀或輕症狀的感染者3到5天後呼吸道處就測不到新冠病毒的核酸,同樣也會造成「假陰性」。

這時就需要肛拭子老大哥出馬。

經研究發現,部分感染者的糞便或肛拭子核酸陽性的持續時間比上呼吸道持續時間要長。因此,除了被檢者心理上有點小門檻之外,增加肛拭子核酸檢測能夠提高感染者檢出率,減少漏診,的確是個更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一年多不見 深圳人好掛住香港?原來生活質量沒影響▼▼▼

+22

最後,若大家有機會真的成為被選召的孩子趕上了肛拭子檢測,不用緊張也不要害怕。為國家醫療安全做貢獻,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也就10秒左右,忍忍就過去了。

主要是萬一太緊張把棉棒夾在裏面拔不出就更尷尬了……

【本文獲「狂丸科學」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kuangwa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