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穩定幣(Stablecoin)無疑成為金融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這一立法舉措不僅標誌着香港成為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更預示着穩定幣這一新興金融工具將從「野蠻生長」邁入「持牌合規」的新紀元。這項立法不僅是香港爭奪國際虛擬資產中心地位的關鍵舉措,更折射出全球金融體系在數字貨幣時代的深刻變革。當穩定幣以「支付革命」的姿態席捲市場時,其背後既蘊含着重構跨境金融秩序的創新潛力,也暗藏着龐氏騙局的風險暗流。
數字時代的「穩定錨」
「穩定幣」顧名思義,是指一種價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它不同於比特幣或乙太坊等特定區塊鏈平台上的基礎加密貨幣(原生代幣),後者價格波動劇烈,易受市場情緒影響。穩定幣通常錨定法定貨幣(如美元、港元或人民幣)或其他高流動性資產(如黃金、債券),透過1:1儲備機制維持幣值穩定。根據資料,穩定幣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法幣錨定型,如USDT(Tether)和USDC(Circle),它們以美元為錨定資產;二是商品錨定型,掛鉤黃金或石油等實物資產;三是演算法型,透過智慧合約自動調整供應量來維持穩定。
穩定幣的魅力在於其「支付效率+抗波動性+全球化」的三重優勢。它不僅能實現點對點交易,還能繞過傳統銀行體系,提供全球7x24小時基於區塊鏈的低成本實時清結算。想像一下,傳統跨境轉帳可能需數日、手續費高達數個百分點,而穩定幣則能瞬間完成,成本僅為傳統體系的零頭。這完全脫離了銀行清算網絡,如SWIFT系統,讓資金流轉更高效、更包容。2024年,全球穩定幣鏈上交易額高達18.2萬億美元,超過Visa的14.5萬億美元,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對於香港這樣以金融業為支柱的經濟體,穩定幣不僅是工具,更是重塑全球支付格局的關鍵。
香港與美國的立法競賽
2025年全球穩定幣監管迎來關鍵轉捩點,中國(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和美國兩大經濟體幾乎同期推出全面的法律框架來監管穩定幣,形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數字金融主導權之爭。6月17日,美國參議院通過《GENIUS法案》;而香港的《穩定幣條例》也於5月21日獲立法會通過,將於8月1日生效。這兩套監管框架雖然都旨在規範穩定幣市場,但其設計理念和戰略意圖卻存在顯著差異,反映了美港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深層博弈。
美國:鞏固美元主導地位
美國推進《GENIUS法案》,核心在於鞏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推動其成為鏈上「儲備貨幣」,同時為國債等財政融資需求提供支援。該法案要求穩定幣儲備集中於美債,試圖將穩定幣轉化為美元擴張工具。
香港:打造亞太Web3樞紐
香港則更關注如何在維持本地金融穩定的同時吸引全球Web3創新項目,為亞太區打造一個監管清晰、相容性強的落地環境。香港《穩定幣條例》允許發行錨定人民幣的穩定幣,探索人民幣跨境流通新路徑,同時對沖美國《GENIUS法案》對港元和人民幣的衝擊。
在全球穩定幣監管加速的背景下,美港的立法差異代表了數位金融發展的不同路徑。美國的做法強調控制和戰略利益,香港則更注重市場發展和區域協同。這兩種模式的長期競爭將塑造全球數字金融的未來格局,也將深刻影響美元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變化。
金融創新背後的陰影
然而,穩定幣的熱度也醞釀了金融騙局的溫床。金融史上,每一次技術革新幾乎都伴隨投資陷阱。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本質上不產生利息、其價值僅與錨定資產掛鉤,沒有重大的炒作空間,但其作為一種複雜、專業性強、技術門檻高的金融創新,變相也為金融騙徒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公眾對穩定幣的一知半解,精心設計各種「偽穩定幣」及披着穩定幣外衣的虛假金融產品。如內地的「鑫慷嘉」投資騙局,以USDT入金為名,承諾日息2厘,月收益60%,利用迪拜石油和穩定幣概念,吸金130億元人民幣,涉及200萬名投資人。平台逃跑時,將18億枚USDT轉移至境外地址,借助穩定幣的跨境流動性逃避追查。近期出現的涉及「京東穩定幣」的仿冒項目,更利用公眾對合規牌照的信任,宣稱 「註冊空投5000枚幣」,實則也是龐氏騙局的變種。
技術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穩定幣若缺乏監管,可能重蹈19世紀美國自由銀行時代私人紙幣的覆轍,導致貨幣主權受損與金融犯罪滋生。2022年TerraUSD崩盤事件暴露跨境監管漏洞,正是香港《穩定幣條例》引入「長臂管轄」的直接動因——境外發行的港元穩定幣若向香港推廣,需披露儲備明細並接受審查。
香港從離岸中心到創新樞紐
對香港而言,《穩定幣條例》是機遇之窗。首先,它加速虛擬資產佈局。《條例》允許將現實資產(如房地產、債券、黃金、藝術品)代幣化,在區塊鏈上交易。這將完善香港的虛擬資產投資交易中心、區塊鏈創新金融中心、數字藏品(NFT)中心和Web3.0創新中心。過去,投資者透過海外平台購買虛擬資產的資金從2020年的800萬港元激增至2021年的100億港元;如今,《條例》上路後,預計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金管局預測到2028年香港在全球穩定幣市場的份額將從3%提升至15%,這背後是兆元級新市場。香港也通過多幣種相容設計,在維持港元穩定的同時,為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預留了空間,間接對沖了美國法案對港元和人民幣的衝擊。
在變革中尋找確定性
穩定幣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伴隨着風險。香港《穩定幣條例》的生效,是利好穩定幣市場長期發展的舉措。對於投資者而言,應該理性看待穩定幣,認清其本質。在面對與穩定幣相關的投資項目時,要理性看待投資收益,不盲信,方可避免淪為韭菜。只有建立正確的認知框架、掌握基本的驗證方法、保持理性的收益預期,才能在這一新興領域中趨利避害,分享數位金融發展的紅利。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