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美國以色列講暫停的語言偽術 人道暫停與正式停火有何分別?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在愈來愈多國家做出外交努力、外交制裁以及大聲疾呼之下,對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哈馬斯狂攻猛炸的以色列態度似乎有變。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11月6日首度鬆口稱考慮在加沙戰事中進行「戰術性小暫停」(tactical little pauses)

什麼是「戰術性小暫停」?這跟正式「停火」(ceasefire)、「暫停」(pause)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終於公開表示支持的「人道主義暫停」有什麼分別?

根據聯合國,停火的目的是長期的,往往是為讓各方進行對話,包括達成永久政治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人道主義暫停」與「人道主義停火」(humanitarian ceasefire)並不相同。

根據紅十字會,「人道停火是經衝突各方達成一致,完全出於人道目的而臨時暫停敵對行動的情況。人道停火通常針對特定時間與地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稱,「人道主義暫停」是指雙方暫停交戰,使人道主義補給與救援能夠在短暫時間內進行,之後以色列仍可繼續開啟相關軍事行動。

「人道主義暫停」實行目的通常純粹是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不是實現長期政治解決方案。此外「暫停」持續的時間較短,有時僅數小時。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10月18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Reuters)

美以轉口風?其實沒有

以軍開始報復哈馬斯10月7日的突襲後,加沙迅速發生人道災難,死傷人數急升,逃難民眾與醫院都成為受襲目標的慘況躍登報章頭條。阿拉伯國家、歐洲盟友及美國國內抨擊聲浪日益高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終於在10月下旬稱支持「人道主義暫停」。

美國自戰爭在10月7日發生以來一直避免公開呼籲「停火」,甚至避免說「停火」一詞。拜登即使一度「口快快」(說溜了嘴),都會火速改口

只是美國無論對外如何支持以色列,華府已陷入一個相當尷尬,以及可能因己方立場危及國家安全的境地,不得不向以色列施壓。

拜登與內塔尼亞胡6日在通話討論出現「戰術暫停」的可能。

內塔尼亞胡6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訪問,稱該國將考慮在戰事中進行「戰術性小暫停」。

他稱以色列已曾按需要,在個別地區、不同時段停火,讓貨物、人道主義物資進入加沙,或者讓人質離開加沙。

惟在以色列與美國而言,不論稱之為「人道主義暫停」或「戰術性小暫停」,兩國在「不停火」的立場其實並無改變。

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Yahya Sinwar,中)與其他組織人領導2022年10月1日在加沙城出席一個聲援捍衛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人士的集會。(Getty)

戰情或變 停火路遙?

以色列今後在堅持己方「哈馬斯不放人、以色列不停火」的立場或趨強硬,因以軍看來佔了上風。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7日晚聲稱以軍已攻入加沙城中心,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Yahya Sinwar)所在的地堡已被包圍。

英國天空新聞8日引述駐美記者斯通(Mark Stone)分析稱,加蘭特電視講話其中一個重點是「人質獲釋之前不會出現戰術或人道主義暫停」。

這似乎與內塔尼亞胡6日接受ABC訪問的說法有矛盾,他當時稱在哈馬斯放人之前,戰術暫停是可能的。加蘭特卻表明「不放人、不停火」

斯通稱:「這說明以色列戰時內閣內部存在明顯的意見分歧。」

未知內塔尼亞胡是否為了校正與軍方的立場。他之後在談到暫停戰鬥的可能性時稱:「如人質不回家,我們就不會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