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日記.全劇評|叫好不叫座 「神劇」從來都唔係個個睇得明

撰文:林迅景
出版:更新:

無綫(TVB)劇集《刑偵日記》全劇第1-25集劇評。

又係「神劇」有冇咁多套神劇呀?是的,以網民心目中的國際標準來說,諸如《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The Queen’s Gambit》(后翼棄兵)一類外國大製作,或史詩式巨製才配得上「神劇」二字,其他本地製作的一概不是。

老實講,《刑偵日記》比較啱深夜時段睇。(《刑偵日記》截圖)

又係「神劇」?

「神劇」的確要嚴格,因為需要具有改革性、佈局精妙、有「餘韻」以及令人有所得着,幾個原則。有人會問:「收視咁差?點可以叫神劇!」其實2011年《天與地》和1992年《大時代》都有相同情況,劇集取向完全偏離固有套路,顛覆大家的想像。(詳細請睇呢篇:刑偵日記.短劇評三|改革意義大於收視數字 教育觀眾學識睇收視只是客觀數字,從來都不代表劇集質素。

《刑偵日記》真係王浩信考牌之作,要一人分飾四角。(《刑偵日記》截圖)

睇劇如睇小說一般引人入勝

《刑偵日記》的取向從來都不是平時的TVB觀眾,否則同一時間放一套「嘻呵哈嘿」一類的劇集,收視成績一定會更好,而不是像這種懸疑又恐怖,充滿令人心寒的壓抑感,睇到「茶餐廳阿姐都忍唔坐轉台」的劇集。食飯時候,又屍蟲人骨又斷腳,還要加上變態兇殺案、精神分裂症、幻覺幻聽,不用講都知道只適合在深夜時間播出,所以收視不佳應是意料之中。《刑偵日記》被安排在黃金時間播放,收視不是重點,意義或者目的其實在於創造一個新的劇集品牌(IP)。

視覺效果好豐富。(《刑偵日記》截圖)

細心睇先感受到有幾好睇

《刑偵日記》能稱得上是一絲不苟,且是環環相扣,表面上以偵查懸案為主,實則真兇一早已經已出現,觀眾要做的反而是要代入劇中角色,融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劇集中沒有過多提示,反而要求觀眾在場景以及對話中推敲出真相。譬如在「模仿《血謎圖》兇殺案」中,也曾經出現過海藍(菊梓喬飾)與Matt(王浩信飾)的畫像暗示海藍就是幕後主腦。如果大家由第一集睇到第25集,自然就會感受到編劇的用心,欣賞到其中劇情鋪排。

刑偵日記.首集劇評|只靠謎團留住觀眾? 滿足到三大要點先成功

在阿Matt、葉勁峰、朱璣和Micheal的內心世界中出現了多過4度門,是否意味在他身上有不止四個人格?(《刑偵日記》截圖)

開放性結局夠震撼

更難得的是,首集到最後一集都保持一貫水準,第25集更出現了三大轉折位。在不拖泥水的劇情中,同時埋下三大伏線:王浩信的角色出現第四個人格「Michael」,令人不禁聯想到,到底拯救了楊碧芯(惠英紅飾)的是「阿Matt」、「葉勁峰」和「朱璣」,還其實是「Michael」扮成?張曉蔓(連詩雅飾)燒了證件一幕,又暗示了她是「斷腳案」的幕後主腦,同時韋睿傑(袁偉豪飾)留給楊碧芯的字條寫:「我知你講大話」亦會觀眾思考,到底只是楊碧芯的精神錯亂,抑或是楊碧芯扮癲,其實她才是殺了梁日思(陳煒飾)的真兇?就算是最後一集,也可以為觀眾帶來極大震撼,這才是「神劇」應有的水平。

刑偵日記︱演員中期評核報告 王浩信惠英紅鬥精神分裂最心寒

楊碧芯(惠英紅飾)係真係有精神病定係扮?(《刑偵日記》截圖)
即刻反轉晒。(《刑偵日記》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