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小丑何以引起恐懼? 小丑恐懼症得益網絡傳播變殺戮代名詞

講起恐怖二字,大家可能會聯想鬼、妖怪、吸血鬼、喪屍;魔鬼等字眼,不過近世紀人們卻還會起「小丑」一詞。為什麼會有人害怕原本就代表歡樂的小丑?甚至小朋友行過「老麥」見小丑角色就驚到喊?

小丑恐懼症
其實害怕小丑,也可以說是「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當然,小丑恐懼症並不是正式的醫學名詞,而是近似一種因應網絡文化而出現的名詞。在解釋人們對小丑感到恐懼的原因前,先講一講恐怖小丑的歷史。
小丑起源
老實說,小丑的起源其實很難去追尋,只能說這個職業最早「誕生」於古埃及時期,就像是宗教人物與滿足人們心理上需要的混合體。其後隨住社會發展,才變成了早期雜技表演角色,而人們亦將小丑和快樂劃上等號。
小丑變「小丑」
不過,隨住近代網絡、電影、電視發展,小丑就衍生成另一樣東西。最出名的莫過於是DC《蝙蝠俠》的角色「小丑」。「小丑」狡猾奸詐的形象實在過於鮮明,而致大家都忘記了原本那個小丑...
多謝史提芬京
除了DC《蝙蝠俠》中的那個會殺人、會到處破壞,形象崩壞的小丑,真正引起人們對小丑感到恐懼的,就不得不提著名恐怖大師Stephen King(史提芬京)筆下的《IT》。《IT》故事將小丑描述為一個擁有小丑外觀,潛伏在下水道,擁有血盆大口的食人怪物,無論是睇過或讀過《IT》故事的人,想必都會印象深刻。
受到這兩個著名影視作品的影響,邪惡小丑的形象被鮮明地刻在人們的心中,其後人們更開始大膽扮成邪惡小丑,身穿小丑裝扮嚇人,亦有不少人穿小丑裝燒殺搶掠,打家劫舍。此起彼長之下,「小丑恐懼症」就越加擴散開來。
美國人普遍怕咗小丑
老實說,殺人小丑的出現也不能全然怪罪於以上兩個影視故事。據傳,早於1981年美國麻省,就曾發生過一群扮成小丑的男子試圖引誘小朋友上車綁架的事件,令整個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都人心惶惶,其後出現了邪惡小丑與撒旦儀式中虐待拉上關係之說。自此,在美國等地,人們對於小丑可說是敬而遠之。相信蝠俠的創造者都想不到,原來小丑比起蝙蝠更會讓人感到恐懼。
恐怖谷理論解釋
從心理上分析,有人說「小丑恐懼症」與恐怖谷理論有關。恐怖谷理論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指的是「形容人類對跟他們相似到特定程度之機器人的排斥反應」,「由於機械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械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哪怕機械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眼,顯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對殭屍的感覺。可是,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小丑恐懼症同恐怖谷理論有關
簡單點說,就是人們會對於相似於人類感到恐懼,但當這個東西與人類相似度增加時,恐懼就會自然地消失。正因為小丑剛好卡在「有人樣但係唔似人」的程度,所以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懼。再深層一點說,就是機械人引起人們大腦對屍體的厭惡感,雖然大腦明白「屍體是屍體」,但卻無法理解「小丑是不是屍體」,因而得到「小丑好恐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