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山】常見意外處理 詳解中暑、熱衰竭症狀分辨及急救方法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夏天行山最常見又最嚴重的意外是中暑。
這篇文章會簡介熱衰竭及中暑兩種熱病的原理、分辨兩者的徵狀以及處理方法。

熱病主要可分為熱痙攣、熱水腫、熱昏厥、熱衰竭及中暑,其中後兩者病情較嚴重,而且坊間常混淆熱衰竭及中暑,以為在炎熱天氣下頭暈作嘔不適以至神智不清昏迷也是中暑。其實,兩者的嚴重程度及處理方法各有不同,所以最好能夠識別得到。

應馬上將熱衰竭或中暑患者帶到樹蔭下,如果附近沒有樹蔭,可以為他開傘遮蔭。(資料圖片)

熱衰竭症狀:臉色蒼白、皮膚濕冷

在炎熱及潮濕天氣下行山,身體會加強排汗功能散熱,皮下血管擴張,心跳及呼吸加快,水分不斷經汗腺流失。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體內血量不足,就會出現熱衰竭。此外,如果行山人士在出發前或行進期間腹瀉及嘔吐,導致身體水分流失,亦較容易出現熱衰竭。

由於供血不足,熱衰竭的人會臉色蒼白,變得虛弱,頭暈頭痛,有嘔吐感覺。因為不停流汗散熱,熱衰竭的人皮膚濕冷,體溫正常或略高,另外脈搏及呼吸會急速而微弱。如果行山時發現自身不適,記得馬上停下來休息,別要強行繼續前進,並通知同行隊友,避免一個人獨自留在山上。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中暑是夏天行山的常見意外,患者需送院治理。(資料圖片)
山藝教練梁百衡提醒,別要獨留不適的隊友。(受訪者提供)

山藝教練:不要獨留不適隊友

香港岳峰攀石會山藝教練梁百衡提醒:「一隊人去行山,如果有個人不適,通常他第一個反應是叫隊友行先:『我想休息一陣,你們行先!』以前有些意外,單獨留在山上的人最終去世,所以當你聽到這些說話時,你千萬不要行先,一定要照顧隊友,不要讓他一個人。」

處理熱衰竭時,第一步應該帶患者到陰涼的地方,例如涼亭或樹蔭;如果附近沒有遮蔭地方的話,可以開傘。之後,可以讓患者躺下,用背囊或其他物件承高患者雙腳,增加頭部及腦部的血流量。若果患者清醒,可幫助他慢慢飲用清水及電解質飲品。

如果患者在休息後能夠恢復過來,能夠自行落山,則不用報警;但如果病情沒有改善,清醒程度下降,呼吸脈搏持續加快,或者難以自行落山的話,則建議盡快報警。

處理中暑患者時,可以鬆開他的上衣,用濕毛巾為他降溫。(資料圖片)

盡快為中暑患者降溫

若果未能適當處理熱衰竭,或者任由熱衰竭惡化的話,就會演化成中暑,但中暑不一定由熱衰竭演變而成,患者可能一開始已經中暑。中暑有可能致命,是必須送院的急症。中暑患者的體溫可達攝氏40度,感到頭痛頭暈,清醒程度下降,甚至精神混亂及神志不清,有可能不省人事。

中暑的成因是體內恆溫器失調,散熱機能失常,包括無法正常排汗,所以中暑患者皮膚乾燥灼熱發紅,另外脈搏強而有力。

處理中暑時,最重要是散熱降溫,首先將患者移於陰涼地方,並將患者的外衣脫去。其他人可以用濕冷的毛巾幫患者降溫,可將濕毛巾或冰塊敷在腋下、頸側及腹股溝等有大血管經過的皮膚,亦可以向患者灑水及搧涼。中暑是不能在野外自然康復的,如有同行朋友中暑,必須報警,及早將患者送院。

除了照顧患者,其他同行人士亦應多加留意自身身體狀況。(資料圖片)

梁百衡提醒:「如果熱衰竭,建議抬高患者的下肢,但中暑就不同,不建議抬高腳,我相信這是兩者處理的最大分別。」

除了處理患者外,還要重要留意自身及其他隊友的身體情況,因為當有一個人熱衰竭或中暑,代表其他人都有可能出事。因此,在照顧患者的同時,其他人亦需要一起到陰涼處,補充水分,以避免有更多患者出現。

香港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現熱病。(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