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戰五周年.Henry】曾看不起本地波 卻變成最狂熱那個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五年前的港中大戰掀起了一股風靡全港的足球熱潮,香港球圈表面上看似未曾因此而獲益,但其實種子早已埋下在眾人心裡,默默發芽。
Henry,一位波齡只得6年的年輕球迷,因為港中大戰而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由亞協盃「忽然球迷」變了球迷組織「波台黐線佬」成員。
透過入場睇本地波,他才意職到當初自己對香港足球的批評有多片面。希望更多睇歐洲波的人,可以嘗試發掘本土聯賽的魅力。
攝影:李澤彤
(《港中大戰五周年系列》由記者訪問後,以受訪者第一身角度撰文)

如果沒有2015年11月17日的那場「港中大戰」,我應該還是個不了解本地波就亂批評的花生友。

【港中大戰五周年.序】是一瞬即逝的熱潮 還是希望的種子?

【港中大戰五周年.陳俊樂】上陣一分鐘也是經歷 築起成長的階梯

【港中大戰五周年.李燚堃】原來港足有得做 做到喊也撐自己人

【港中大戰五周年.基藍馬】拿下人生最好聘約 家人為我自豪

【港中大戰五周年.張健峰】一席話感悟未來 願港足不再雖敗猶榮

中學時期已經有留意港甲,但只限於賽果。記得有一晚在家看新聞,電視中播着一支叫「香雪上清飲」的球隊,被人贏7:0,這隊之前好像都輸過0:4、0:5,為何比數總是這麼懸殊?

唉,原來香港聯賽水平是這麼低的。

初接觸本地足球之時,Henry的感覺是不專業、水平低。(李澤彤攝)

直至中四下學期,開始留意歐洲足球聯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歐洲的水準高得多,起碼沒有球隊會場場「捧蛋」吧。

那時偶爾也會上討論區看網民留言,談談英超、西甲,無意中看見一個跟本地足球有關的帖子,標題吸引了我——「香港球隊都可以爭入亞協盃決賽」。

滿腦子問號,明明記得港甲質素很差,是如何做到的?

忍不住上網查Wiki(維基百科),原來2009年的亞協盃四強,南華都曾經令球迷坐爆大球場,可以跟西亞隊踢成「五五波」,也不算太差吧,好,就入場看看是怎樣一回事。

以往Henry是個亞協盃的「忽然球迷」,對本地聯賽看不上眼。港中大戰的熱潮令他跨出了第一步。(李澤彤攝)

2014年9月30日的晚上,亞協盃四強,傑志對伊拉克球隊(阿比爾),這是我第一次入場睇波,卻因為塞車遲了入場,錯過了早段兩個入波。記得好像是王振鵬「派膠」吧,傑志最終也輸了,不過,本來預計場面會很冷清,氣氛卻比想像中好:有球迷會自發打氣,在緊張關頭,許多球迷也會附和、一起拍手叫口號。

我的本地波「第一次」,嗯,感覺沒之前想得那麼壞,可以「Encore」的。之後再有不錯的亞協盃淘汰賽戲碼,有空的話,我都會入場。始終這些球隊也算是「代表香港」,值得支持,不過如果是本地聯賽,就是兩隊本地球隊碰頭,就沒那麼吸引了,而且票價對於作為學生的我負擔不小、甚至有點不值,還是不了。

這樣的情況維持了1年多,直至港中大戰前夕。

2015年10月底,無論是討論區、報紙、電視,「香港隊」的消息鋪天蓋地,連身邊甚少睇波的大學同學,也會跟我提起港中大戰、問我如何「撲飛」。那種氣氛,彷彿你是香港人,就要支持香港隊。也有人提出要支持本地聯賽,那時候貪旺角場方便,戲碼又不錯,便隨便找了位朋友入場,那次看的是南華對飛馬。

記得最後比數是2:0,南華贏了。不過對於過程,我已沒有甚麼印象,最深刻反而是在我旁邊那一區看台,有個阿伯全場不斷用粗口「問候」陳肇麒,鬧到「陳七」尾段還走近場邊、向他拍手「致敬」,這就是我第一次睇本地聯賽的回憶,幾好笑。

以往年長一輩的球迷不太能接受站立打氣,「咪遮住我睇波啦」,Henry在場內聽過無數次,但港中大戰之後,建立了打氣文化。(李澤彤攝)

更重要的事在後頭。11月4日,「港中大戰」門票早上10時正開售,全香港球迷都坐在電腦面前等搶飛,不用上堂的我也不例外,9點起床、準時「就位」。但大家都知道的,搶飛這回事沒那麼容易,不斷「F5」也無濟於事。怎麼辦?

第一件事當然是上討論區「求救」,發現有人貼Link(連結)說是「捷徑」。秒撳,入到!但,特惠票已經賣光……這筆錢,慳不得,正價票也照殺吧!確定、完成、返回主目錄……搞掂!聽說,那條連結貼出來後15分鐘就失效了,我真好運!

幾經辛苦才買下的港中大戰門票,Henry完好無缺地保存至今。(李澤彤攝)

有飛在手,鬆一口氣,就看看其他比賽相關主題。「28區打氣團」……這是什麼?哦,原來有人呼籲球迷當日聚集到球場第28區打氣,正合我意,我一向認為入場的話不應該只欣賞球賽,如果可以令球員知道他們是有人支持的,也不錯。之前我亦想過入場打氣,奈何身邊沒有朋友願意陪我,這次有機會「跟隊」,還等甚麼?去吧!

當晚的旺角場,跟我之前看過的,完全、完全不一樣。

之前睇亞協盃,傑志、南華各有擁疐,大家不會幫「對家」打氣、有時甚至會柴台。不過港中大戰的港隊球迷,無論你支持傑志、南華還是東方、飛馬,都會走在一起喊「香港加油」。

最驚喜、最深刻,就是完場前那10分鐘!已嗌到聲沙的我,除了聽到死忠球迷的吶喊聲,發現原來連龍門後、近花墟道觀眾席的球迷都在打氣,一起高歌、叫「We are Hong Kong」!球迷區的每一位,個個喊得力竭聲嘶,終於帶動了全場的人!賽後,金判坤帶着所有球員向觀眾致謝,場內每個區域、每個角落的球迷都會高舉雙手和應,這是我看了這麼多場球賽以來,從未見過的畫面!

重溫5年前那一個全港團結一致的晚上,細味港中大戰帶來的激動:(按圖放大)

+36

這種氣氛,就是要親身入場感受過,才會明白它的意義;那種感染力,能團結互不相識的人,為同一個目標去做同一件事。

經過這場比賽,之後每次去旅行,我都會盡量「搵波睇」,希望見識更多打氣文化、甚至現場氣氛。去年3月我去了捷克布拉格,就睇了一場布拉格斯拉維亞對西維爾的比賽,那是歐霸盃16強的次回合。兩隊踢到加時,結果布拉格在第119分鐘絕殺晉級!雖然我跟朋友不是他們的球迷、還昰坐在龍門後的山頂位,也不禁慶祝,向附近的捷克球迷說了句「恭喜」,他們大概也不懂我說甚麼,卻興奮得與我們擁抱!

足球是世界的共同語言,能跨越越不同的障礙。沒有港中大戰的話,我肯定不會再進一步、發掘出足球的這些面貌,得到這些難忘的經歷。

個個睇外國波、講美斯C朗沙拿,但Henry認為支持本地運動員並非異類,並為此感到自豪。(李澤彤攝)

我也想更多人擁有這些經歷。之後試過說服不同朋友入場,不過,他們大多以「唔得閒」、「無興趣」等理由拒絕。

不要緊,我再也不會乞求你們入場,因為現在我有人陪了,哈哈!

那次參加「28區打氣團」後,加入了他們的Whatapps群組,大家間中會聯絡。初時我沒有參與討論,只是做「CD-ROM」看看大家講什麼,與群組成員之間亦不太熟絡,有時還寧願自己一個睇波。不過後來發現,其實大家都在現場,有人問我:「不如下次一起入場吧?」我也覺得沒所謂,就答應了,見面後聊着聊着,感覺算是志同道合吧,就成為了朋友,後來更加入了「波台黐線佬」。

當睇本地波不再是孤獨的事,也慢慢愈睇愈多,甚至成為了習慣。雖然我不是任何一支球隊的死忠,但沒有影響我的入場意欲,當然,港隊的主場賽事,一定會入場。

經過港中大戰,Henry加入了球迷組織「波台黐線佬」,睇本地波再不孤單。(李澤彤攝)

看得多才發覺,當初只靠比數去判斷本地波「唔專業」,真的太不客觀了。我知道,現在依然有許多人有這種想法,但我想跟大家說,若你們不入場,永遠也不會了解香港足球的真實水平、不會明白香港球員的處境!

香港有一班人可以憑踢波「搵食」,代表他們有一定實力,為甚麼就不可支持這班為理想而踢波的球員?

當別人只看英超、講美斯C朗,我不會覺得自己是異類,甚至會為撐本地球隊及球員而自豪。既然在這個地方長大,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吧。

作為一個經歷過港中大戰的球迷,我希望更多熱愛足球,或者留意歐洲足球的球迷,也可以嘗試發掘香港本地聯賽的魅力——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聯賽。

即睇港超聯聯賽首兩周賽程:(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