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山徑旅遊不可忽略行山文化 探索樂趣與責任並重|林正財專訪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行政會議成員、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喜歡踩單車,間中會行山,他發現山上的垃圾問題嚴重,必定要再加強對市民及遊客的教育。對於行山徑設施,他認為目前有兩派意見,有人想要多點設施,有人希望保留原始風味,他認為當局目前的平衡做得不錯。他覺得政府不需要也難以在所有危險地方設欄杆,因為野外活動本身就包含風險,而這種風險也是樂趣所在,行山人士要計劃清楚才上山,並承擔自身安全的責任。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在辦公室接受訪問。(顏銘輝攝)

對於政府推廣行山旅遊,林正財表示支持,認同郊野公園的旅遊潛力很大。被問到郊野公園承載力的問題,他說:「我覺得香港未去到這個階段(超出承載力)。我去旅行都喜歡行山,見到那些地方的人遠遠多於香港的行山徑。」林正財也曾到訪近期大熱的西貢破邊洲觀景台,他稱:「那次我應該是假期去,大多是內地人,不過我覺得未多到承受不了。有些熱門路線,比起內地很火紅的地方,還是相差很遠,未至於要排隊上山。」

林正財與西貢的破邊洲打卡。(林正財Facebook)

目前香港有25個郊野公園,連同22個特別地區,覆蓋香港超過40%的土地面積,其中東壩、破邊洲、麥理浩徑第二段大浪西灣一帶、大東山等都是內地旅客的熱門行山景點。林正財建議政府要分散郊野公園的人流,他說:「有時我去踩單車也好,行山也好,有些地方有時真的一個人都沒有,所以多點推廣不同的地方、沒那麼熱門的路線,讓人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覺得遠遠未到飽和。」

林正財曾到歐洲少女峰一帶旅遊。(林正財Facebook)

以林正財的觀察,人流暫時不是問題,但郊野垃圾問題非常嚴重。不過,他認為郊野公園收起行山徑垃圾桶的政策是正確,因為郊外的垃圾桶很容易成為野豬的「自助餐」。他建議加強「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宣傳,他說:「無論教育我們自己香港人還是遊客,各方面可以再做好一點。行山時吃完東西、喝完水,你既然帶得上山,沒理由帶不到下山。」

林正財到訪赤柱的著名行山景點犀牛石。(林正財Facebook)

他特別提到西灣亭的垃圾情況:「估計有些遊客可能不知道,見沒有垃圾桶就四圍扔。在西灣亭上落車的地方,附近有很多垃圾,我懷疑大多來自露營的人。估計他們都有心帶到馬路然後放下,以為有人會清垃圾。我去外國的行山徑,真的沒有垃圾,我覺得在教育上還有很多工夫可以做。」

推廣大自然景色以外,林正財認為政府要同步宣傳香港的行山文化,他說:「可不可以在小紅書講一下呢?我們的良好習慣、香港人行山的禮儀,我們會帶走自己的垃圾,行山不留痕,不鼓勵吸煙。有時我在山上跟內地旅客聊天,大部分很友善,相信他們都很接受香港的行山文化。」他不明白行山吸煙的人,慨嘆:「喜歡大自然、清新空氣的,沒理由在這些地方吸煙!」

林正財喜歡大自然,間中會去行山。(顏銘輝攝)

對於近年行山意外增加,林正財強調所有人行山前一定要做好功課,不能即興行山,他說:「公眾教育可以做得好一點,要讓大家知道,要有好的計劃,按照自己的體能。(行山)真的需要計劃,就算像我那麼忙碌,我每次去都會在腦海計劃一下,再看一些行山apps(應用程式)及地圖,估計需要多少時間,想清想楚才去。千萬不要心血來潮、沒有想過、沒有計劃過就去(行山)。」他向記者展示手機安裝了「香港遠足路線」的應用程式。

林正財登上西貢的蠄蟝石頂。(林正財Facebook)

64歲的林正財兒時在錦田長大,小時候常常到雞公嶺通山走,試過有年中學暑假,買了袋麵包就上大帽山過了3晚,「有涼亭睡涼亭,沒有涼亭就睡石頭,最後下雨,麵包都發霉,我就下山」。他表示喜歡在山上自由自在的感覺,近年他常常踩單車上大帽山,亦會間中行山,或者混合兩種運動的「bike and hike」。

他笑稱試過在山上被內地遊客截停,對方誤以為他是周潤發。他希望多點香港市民行山,他說:「我推廣所有運動,但覺得行山最便宜,又不需要很多裝備,加上香港天氣很適合行山。就算是夏天,你上到大帽山都很舒服。」

林正財到西貢的地質公園行山。(林正財Facebook)

談到香港行山徑的設施,林正財說:「真的有兩派意見,有些喜歡原始風味,有些想要多點設施。我覺得要平衡,你問我的話,現在做得不錯。香港的郊野公園數量多,行山徑亦多,有力切合到不同人的需要。」他之後提到,不喜歡行山徑太多欄杆,「你沒辦法在所有位置都加欄杆」,「行山的人都要自己承擔責任」。

林正財與大浪西灣合照。(林正財Facebook)

他以破邊洲觀景台為例子,他說:「觀景台部分位置有欄杆,其他地方落去其實都可以很危險,跌下去真的會粉身碎骨。那裏已經有足夠的標示,告訴你很危險,但你都要行落去的話,真的沒有辦法!自從有打卡文化,我覺得這個問題嚴重了,但這條界線不應由政府去畫。我是不贊成的,好像政府要承擔所有責任。」

破邊洲觀景台。(顏銘輝攝)
破邊洲觀景台有清晰的告示。(顏銘輝攝)

行山是野外活動的一種,而林正財認為凡是野外活動皆有風險,參與者必須為自身的安全負責。教育市民及遊客正確的行山態度,建立良好的行山文化及習慣,比起硬件建設更加重要。他說:「野外活動一定有風險,而樂趣正是來自於此,我們不可以消除所有的樂趣。」

林正財工作繁忙,但他表示行山前一定會做好計劃。(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