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佩分享改善行山徑方針 有議員倡打造香港為「跑步天堂」
就行山及推廣山徑旅遊方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今日(12日)在立法會回應提問,考慮以旅客為視角,在大眾化行山徑上增加設施,並會加強在行山徑起點的資訊,方便沒有「做好功課」的遊客了解山徑。另有議員提議將香港打造為「跑步天堂」,羅淑佩亦歡迎內地及外地跑手訪港,推動發展跑步經濟。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很多地方都會以行山徑吸引遊客,並以內地黃山、武夷山及日本富士山等為例子,會以旅客視角去設置及優化設施,包括遊客中心、補給站、山屋、茶館,讓旅客行山時有更好的體驗。他還問羅淑佩會否考慮邀請奧蘇利雲及周潤發等名人向外宣傳香港的行山徑。
羅淑佩同意要更加積極向內地及外國宣傳香港的山徑遊,並提起最近大熱的紀錄片《香港四徑大步走》及在每年農曆新年舉行的香港四徑超級挑戰。她說:「最近的四徑也是好好的契機,讓我們以一個真實、在比賽情況下,呈現自然的山徑風貌。」
她提到電影是很好的宣傳方法,政府正協助《香港四徑大步走》走出去。她回應稱:「文創產業發展處正與駐海外經貿辦及世界各地影展夥伴溝通,致力把有關影片推廣到海外電影節,並爭取在國際和內地串流平台上播放的機會,吸引更多旅客來港體驗。旅發局亦曾邀請該電影的導演及製片人,在海外媒體分享香港大自然的風光及香港越野跑的樂趣。」
早前在麥理浩徑行過20公里的羅淑佩說:「我們的山徑難度不同,有一些可以比較大眾化,初到的旅客就算不太認識山徑的地形都可以容易處理,有些可能挑戰性較大,就未必適合新來的旅客,甚至他們要有一定的裝備才可以行。」
她表示考慮增加大眾化行山徑的配套,她說:「在合乎大眾去的山徑,不是高難度、高挑戰性的山徑入面,是否可以造多一些以旅客為視角的設施呢?我們在旅遊角度覺得完全可以,亦會跟漁護署商討去設計一下。」
羅淑佩亦認為,可以加強行山徑起點的資訊,令「冇做功課」的遊客可以更好了解路線,她說:「如果沒有做功課就想在香港行山的朋友,也許現在出發點的資訊未必很全面。當然有很多方法去改善,在出發點提供更多的指示,例如麥理浩徑第一段北潭涌,上去第一公里都是斜路,起碼讓大家有心理準備,第一次行會比較好一點。」她行過萬宜水庫西壩、東壩及標尖角觀景台等地,屬於麥徑第一段的景點。
對於讓行山組織的人長駐郊野公園遊客中心等設施,向遊客介紹行山文化及安全,羅淑佩表示持開放態度。談到行山徑的難度評級,她表示政府已有,但認為可以更具體向讀者解釋「幾多粒星」的定義,她說:「在漁護署『郊野樂行』對山徑有評級,在旅發局的介紹亦都有,通常會以幾多星去評定。會不會可以有多一點補充?例如3粒星是代表什麼呢?其實現在都有的,但可不可以再講多一點,多不多斜路、樓梯,讓大家多一點準備,這個也是可考慮的。」
此外,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表示香港有很好的山野設施,已有大量越野跑及路跑賽事,香港有齊以跑步為主題產業經濟鏈的元素,問政府會否研究將香港打造為「跑步天堂」的品牌,推動跑步經濟。
做過運輸署署長的羅淑佩表示,據她的經驗,在秋冬季節,每個周末在熱門的區域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跑步活動。她說:「我相信以後在適合的、較為大型的比賽,在不太影響香港市民參與之下,絕對歡迎更多內地及外地旅客來港參與,絕對可以成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