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何思朗|此生只願做香港隊:劍擊是Love of My Life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香港隊、HKG、852,三個冰冷的一組文字,是背負的信念拼湊起代表香港的意義。
披起燙上洋紫荊的戰袍,不僅是小城的700多萬人,他們為散落世界各地的香港人而戰。
香港隊肩負的,是超越勝負的信念和價值。
我們,又是為了什麼吶喊?何以靈魂被觸動?
是香港隊,喚起我們的歸屬感。
這些名字,值得香港人一一記住。

【何思朗專訪】何思朗,香港男子佩劍代表。(余俊亮攝)

訪問歷時3小時,晚上9時15分終於完成,何思朗馬上收拾裝備,便拿起手機叫車,趕在10時體院(香港體育學院)門禁前回去。
何思朗現年27歲,作為香港佩劍代表的他,全家去年已移民加拿大,只他一人留守香港,所以體院也成了他唯一的「家」。
「(家人不在)沒什麼,因為我也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思朗笑說。
明明是熱愛群體生活,不管吃飯買衫都不能「一支公」的思朗,卻寧以宿舍為家,捨棄與家人天倫樂的日子,不禁讓我好奇,想要的是什麼生活。
「做運動員,做香港運動員。」他說。

偌大的攝影棚,全場只有何思朗、攝影師和我,快門和閃光燈的聲音迴盪,安靜得讓思朗似乎有些不自在,道:「不如播下歌。」他播放着最愛的樂隊Queen的歌,漸漸沒那麼拘謹、更輕輕擺動身體。

【何思朗專訪】思朗是個怕安靜、愛熱鬧的人。(余俊亮攝)

思朗是個怕安靜、愛熱鬧的人。訪問正值晚飯時間,我們叫來的外賣炸雞已經變冷,但思朗依然吃得津津有味。他說,女友常笑他『食飯都要人陪』,「就像這塊炸雞,有人一起吃,即使冷了也會讓我覺得好吃。」

他愛沉醉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快樂的氛圍中,平日除了晚上回宿舍房間後、洗澡時是獨自一人外,其餘時間都幾乎與「Bro」(兄弟)一起。「你有沒有看火影(忍者)?有同伴才會有力量。」思朗說其他劍擊運動員張家朗、楊子加、方凱申、吳浩天等等,都是他生活中行街、食飯、買衣服甚至健身的好伙伴。

重要的家人移民 偏偏沒想過離開

除了朋友和女友,他與家人關係亦非常緊密,除了劍擊外無所不談——畢竟家人不是很了解劍擊。2021年6月,思朗的家人決定移民加拿大,問他要不要一起到異地展開新生活?畢竟到了加拿大,想打劍擊還是可以換個國籍繼續的,思朗卻很堅定:他不介意獨個留下來,只要能繼續代表香港,

提起此事,他收起笑容認真說:「我是男人,家人不在身邊,我也一樣會過我的生活。」家人越洋重新紮根,某程度上,思朗在香港已經沒有「家」,說起陪伴,現在思朗身邊就只剩下口中的「Bro」和女朋友。

【何思朗專訪】何思朗此生只想為港披甲。(余俊亮攝)

不過,思朗清楚,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們看見:「當然是希望他們以我為榮才打努力打劍,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家人的支持不言而喻,不用靠一、兩句問候,更不用成為「跟得父母」,思朗將一切力量藏在心中。

更重要的是,他想代表的地方只有香港。

【何思朗專訪】可以逗趣也可以認真。(余俊亮攝)

「我從小到大都在香港長大,這個地方栽培了我,在香港的體制下成長,與香港隊的隊友出生入死,這裏才有歸屬感。即使是同一面獎牌,當然是代表香港去贏『正啲』,因為重點是,我是代表香港,像是為香港人去贏這一場比賽。」

談完感性,思朗也從理性角度出發——香港劍擊的資源、教練和發展空間等都較加拿大好,作為劍手,他更覺得代表香港是此生唯一想做的事。

【何思朗專訪】拿起光劍的他像個小朋友一樣開心揮動。(余俊亮攝)
+4

從被罰黑牌、失去亞運資格到了解自己

由16歲轉為全職運動員後,思朗便認定劍擊是人生計劃中的首位,做「香港運動員」亦然。

其實何思朗已不是第一次登上《我的名字》,上一回受訪,思朗剛經歷比賽怒擲面罩,被主裁判出示黑牌取消比賽資格、禁賽兩個月甚至最後錯過雅加達亞運的低谷;今次訪問前,早有耳聞思朗對劍擊的的執着。

但反而沒有想過,經歷過那次低谷的4年後,他會是如此豁達:「我擲面罩拿黑牌,我願意接受(後果),至少我只是擲面罩,沒有持刀傷人,畢竟你不會知道情緒到時,自己會做什麼。所以,在我看來擲面罩、黑牌都是一種經歷。」三年後,比起後悔,他更是樂觀接受這是建構「何思朗生涯」的一部分。

他學會接受自己有情緒和曾經衝動,也接受自己犯過錯,「為什麼以前會發脾氣?因為我未夠了解自己。」他在停賽的兩個月,反覆思考一個問題:「一直想:如果自己不打劍可以做什麼?原來無一件事可以比得上(劍擊),真的是Love Of My Life(此生最愛)。」

【何思朗專訪】雖然他體力無限,但認真到一個程度就會放電完畢。(余俊亮攝)

由100%認真對劍擊到200%

因此,好勝、愛玩如他,現在做每個決定前,都會先衡量對劍擊的影響。「我很好勝的,小時候做什麼都100%認真:打波?要贏!玩遊戲?不贏誓不休!但人大了,發現不用什麼都這麼搏,例如打波打21分,Jer記(張家朗)、師父(方凱申)會好認真,但我現在就會讓他們贏,因為我怕傷,所有事都要以劍為先。」思朗笑說,現在生活可以隨意,並會將過往對生活瑣事的100%認真,轉而放到劍擊上,「所以現在劍擊是200%!」

【何思朗專訪】思朗表示自己對劍擊是200%的執着。(余俊亮攝)

「努力不值得別人讚賞,僅是做運動員的基本要求」

200%的執着,思朗也不諱言就是當自己穿上劍擊服、拿起佩劍,面罩一戴就是「殺神模式」,「我會說這叫Killing Mode,我不是怕輸,但我好想贏,因為衡量一個運動員就是看成績。」

這也是他對自己身份、作為運動員的某種執着。雖然外界對於所有運動員努力和拼命的態度趨之若鶩,但在他眼中卻有另一種感悟:「每一個運動員都努力,但不用跟人說的,自己知就夠,有成績時才叫做值得外界一句:『你做得好』。努力不值得別人讚賞,因為這是運動員的基本要求。」

【何思朗專訪】雖然外界對於所有運動員努力和拼命的態度趨之若鶩,但在他眼中卻有另一種感悟。(余俊亮攝)
+3

專訪前一天(10月2日),何思朗出戰挑戰盃劍擊錦標賽順利於男子佩劍封王。事後,他語帶輕鬆提起:「你知道嗎?如果我昨天輸了,我今天真的會不想來(接受訪問)。」雖說思朗已出現在眼前,訪問如期,但還是讓我一臉惶恐:「為什麼?因為心情不好?」

「一定心情好差,因為我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我不是運動員,你就不會找我(訪問);如果我沒有成績,採訪、贊助為什麼要找我這個第二名,而不找第一名?」思朗認真分析道,「冠軍對我很重要,證明我跟其他人不同;也因為我是冠軍才值得。」他笑說,雖然有人說這樣的想法很笨,示意他不用管什麼值不值得,但他就是對此執着不二,「我是香港運動員,要做的就是為港爭標,這麼簡單。」

【何思朗專訪】思朗將人生中所有認真的份量都「All In」在香港劍擊運動員身份上。(余俊亮攝)

日常笑嘻嘻,總是逗樂旁人的思朗,將人生中所有認真的份量都「All In」在香港劍擊運動員身份上,畢竟劍擊到哪裏都能打,但香港運動員僅香港限定。這種「家」的感覺,不靠香港住址,而是無形的歸屬感。

何思朗小檔案

年齡:27歲
身高:1.84米
曾就讀學校:林大輝中學
主要榮譽:2017年亞洲錦標賽佩劍團體賽銅牌、2018年亞洲錦標賽U23佩劍團體賽金牌

為什麼何思朗缺席雅加達亞運?

2017年一次本地公開賽,他大發雷霆,怒擲面罩,主裁判出示黑牌取消他的比賽資格,隨後他被禁止出戰本地及國際賽兩個月,連續兩項本地賽事未有得分,當時正值爭取亞運資格,無疑是一大打擊。結果,他的本地排名被李澤峰趕過,無緣出戰雅加達亞運。

何思朗幾歲開始成為全職運動員?

16歲。

全家移民後,何思朗住在哪裏?

體育學院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