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2024︱選戰最後一哩路 馬英九選擇做說實話的烏鴉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台灣總統大選2024/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2024台灣總統大選剩下不到24小時,《德國之聲》刊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並以「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作為標題,其聳動程度對選情捲起千堆雪。國民黨方面擔憂此說法會對侯友宜帶來負面衝擊,選擇與馬英九切割,稱「為避免綠營趁機詆毀」,12日的「選前之夜」確定未邀請馬英九出席。

2024台灣總統大選專頁: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 中美角力下三角戰

事實上,《德國之聲》的做法稱得上是「標題黨」,通讀全篇專訪,馬英九的意思是必須相信兩岸領導人都有能力創造一個可以和平相處的局面。不過在選舉情緒壓倒一切的當下,一切是非對錯都被民粹激情輾壓過去,馬英九的一番真心話,終究會被操作為「毒藥」。

然而,在台海風雲變化萬千、風急浪高的當下,選舉情緒越是高昂激烈,台灣社會反而越是需要冷靜思考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大命題,畢竟這是攸關台灣人安身立命的重大課題。因此,馬英九在《德國之聲》專訪的內容,恰恰是值得台灣選民深思熟慮的一份文本。

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指「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在2024台灣大選前夕掀起波瀾。(VCG)

不靠戰爭解決分歧的機會還在

專訪的內容不須多加贅述,馬英九的重點大致有以下四個:一是台灣必須深刻明白北京對台政策的思路與做法,二是「台獨」必然帶來戰爭,三是沒有對話溝通的「備戰」是無效的,四是美國不見得會在發生衝突時對台灣伸出援手。

《德國之聲》記者批評馬英九的說法帶有「失敗主義」,其實這也是民進黨及其側翼對於台灣「和平反戰」者一貫貼上的標籤。但誰也不能否認,馬英九確實點出今天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抗中保台」或「不對稱作戰」喊得震天價響的當下,無論藍綠白支持者,究竟對北京決策者認識有多少?

2024大選的三組候選人,不約而同都提出「備戰」的重要性,包括國民黨侯友宜也在11日上午的國際記者會上,強調其兩岸政策將首重「嚇阻」(Deterrence)。這些都說明台灣社會陷入了美國或西方設下的認識陷阱,認為台灣必須充實武力防備,才有可能讓北京不敢越雷池一步。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月11日表示,馬英九有關兩岸的一些想法他不贊同,他很清楚提出嚇阻、強化國防軍備、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有能力才去對話跟交流,這就是部分他不贊同的地方。(張鈞凱攝)

關於這個問題,今日烏克蘭的四分五裂已經說明一切,備戰真的能避戰嗎?還是備戰只會得到引戰的結果?更何況兩岸之間還有着歷史連結的特殊性,如同台灣「外交才子」錢復說過的「金句」:「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正是因為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所以比國際政治上面任何一場衝突更為有利的是,兩岸只要還有「九二共識」這個政治互信基礎,就有透過政治解決分歧的機會。

這也是今日北京不斷發出「和平統一」號召的原因所在,中國大陸並沒有選擇西方「拳頭即真理」的做法,用武力或暴力的方式直接斷然「武統」,就是因為兩岸無論從歷史、法理還是政治現實,都還存在着「和平」的空間與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習近平要對拜登(Joe Biden)說「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又進一步向美方提出「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訴求。

願意為了拒統付出戰爭代價?

眾所周知,台灣問題是國共內戰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台灣方面在民進黨「親美抗中」的路線下,自我棄絕了結束內戰、完成統一的歷史任務,那麼勢必只能交給對岸的中國共產黨來完成。中共今天所展現出來的統一決心與意志,不只代表着它的歷史使命,也說明了這是它必須向中國人民有所交代的歷史大業。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天安門城樓上出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並發表講話,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新華社)

「和平」與「統一」,可以合為一組概念,也可以分開來理解。台灣社會的認識誤區之一,就是受到西方和政客的誤導,以為「統一」必然是等於「打仗」。但兩岸之間只要共同踩在一塊基石上面,「和平穩定」也就水到渠成;接下來的問題才會是統一的時間與形式,而這一點則是可以透過談判找到一個雙方相對都能比較接受的方案。

如果如同賴清德競辦發言人趙怡翔所說,「台灣人已無法接受『和平統一』」,台灣社會可能有很高的比例會認同這句話,但在認同的同時,也必須想到不要「和平統一」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台灣人願意為了「拒統」而付出包括戰爭在內的代價嗎?

就算有天真的「台獨工作者」告訴人民,勇敢的台灣人「不畏戰」,否則就是「失敗主義」、「投降主義」。但就像馬英九在專訪裏說的也是事實,縱使台灣在美國的支持下武裝為一座軍事庫、刺蝟島,但兩岸在軍事實力上的高度不對稱,台灣真有必要打一場勝算幾近於零的戰爭嗎?

尋求對話與談判才是積極主動

今日台灣民眾對於戰爭的「麻木」或「無知」,相當程度上來自於對美國「保台」承諾的無條件信任,也就是賴清德的那句政治緊箍咒:「不能懷疑美國」。可是無論放眼歷史還是現實,過去的越戰、阿富汗戰爭,到今天的烏克蘭戰爭,美國除了在旁邊「拱火」之外,看到苗頭不對馬上就抽身撤退自保,或者乾脆不跳入火堆之中,放任當地百姓飽受生靈塗炭之苦。

歐亞集團報告指出,賴清德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三人為「美國的危險朋友」。(左:Reuters;中:賴清德競選辦公室;右:VCG)

馬英九說的沒錯,「我認為美國很難做出這樣的決定(援助台灣),因為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美國也參與進來,那麼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因此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避免,不僅是台灣和大陸之間發生熱戰, 也防止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發生戰爭。」

在這個殘酷的事實面前,台灣毫無僥倖的空間。如果台灣真的喝下美國與民進黨政客的迷幻符水,一步一步走向「台灣版烏克蘭」,請問台灣除了焦土遍野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嗎?所以台灣唯一的出路,就是靠着理性與智慧,不讓台灣成為烏克蘭,不讓台灣領導人成為另一個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又譯澤倫斯基),透過政治互信基礎,與中國大陸對話溝通,才是永保安康之道。這絕非「投降主義」或「失敗主義」,而是「務實主義」與「理性主義」;絕非消極,而是積極;絕非被動,而是主動。

拜登政府已經說了好幾次「不支持台獨」,在「台獨」不可能也不可行的前提下,2024大選過後的台灣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踩「台獨」紅線,觸動戰爭警告,而美國置身事外;另一種則是在統一的進程上,兩岸先恢復和平的對話,進而直面政治談判的逼近。無論台灣人的主觀願望為何,這就是擺在台灣眼前的客觀現實,賴清德的危險性連美國精英學者都膽顫心驚了,至於侯友宜或柯文哲,鴕鳥心態般的「維持現狀」說詞,還是會被歷史從土裏把頭揪出來面對。

這些話對台灣人而言,很難聽,很殘酷,很痛苦,但這就是台灣躲不掉的命運,也是歷史留給台灣的考驗。馬英九選擇當了說實話的烏鴉,但他也只說出了一部分的事實,戳破了一兩層窗紙,他自己也有過不去的心坎需要時間跨過去,但至少他說出了真心話。這也是為什麼2024年大選對台灣如此重要的原因,台灣到了需要從掙扎中面對現實的時刻了。大選投票倒數計時,歷史留給台灣的抉擇時間也進入倒數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