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工藝︱細數歷代篆刻名家 鳥蟲篆刻印彰漢代遺風成藝壇風尚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近代最先對鳥蟲篆有興趣的人除了古文字學者外,恐怕就是篆刻家了。明清之間學者逐漸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印譜,大家看到的古印愈來愈多,因此也有不少人臨摹古印,明代後期的汪關就是比較成功地把鳥蟲篆融入石印之中,其時距離篆刻家「祖師爺」文彭不過數十年,所以可以說篆刻興起不久,就有人以鳥蟲篆入印。汪關所刻幾個鳥蟲篆非常成熟,雖然是鳥蟲篆,但是佈局穩重,而且明顯從漢印裡面取材,所以非常耐看。

作者:張錦發︱原圖由作者提供,本文為作者鳥蟲篆系列文章下篇。

汪關印蛻

汪關以後,鳥蟲篆的發展一直停滯,直至相隔三百年,民國的篆刻家們開始在鳥蟲篆上下功夫,使其大放異彩。這些名家中又首推方介堪,介堪是趙叔孺弟子,陳巨來同門,擅長漢玉印和鳥蟲篆印風,其篆刻功力深厚。

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盛讚為「無一字無來歷」,趙叔孺對其印學功底極為欣賞,曾語人:「可談印者,唯介堪一人 」。方介堪更為張大千刻印多枚,彼時有「張畫方印 」的美譽。

【延伸閱讀:由蟲書演變至兵器上殳書 「鳥蟲篆」為何被誤會為不祥書體?

論方介堪的鳥蟲篆,必須要講一枚印「俏也不爭春」。這枚印脫胎自「婕伃妾娋」,點畫清朗,雖然盤旋屈曲,但不失法度,也比較容易看懂。從方介堪的印看來,他的鳥蟲篆有兩大特徴:看得明白、脫胎古印。看得明白是指方介堪的刻印佈局工穩,鳥蟲符號裝飾得宜,稍加訓練即可看得出是寫什麼字。脫胎古印就要看他刻給丁輔之的「丁輔之印」,這枚鳥蟲篆明顯就是取材漢代鳥蟲篆玉印,氣息高古,把它放在古璽之中怕是也不容易分出來。

方介堪以後以鳥蟲篆聞名於世的當數韓天衡、吳子健二君。韓天衡是方介堪的學生,相對其老師,他在鳥蟲篆的探索上走得更前,裝飾性更強,擅長將龍首、魚身融入筆畫之中,點畫多是幼而挺拔。吳子健則是陳巨來學生,走的是高古一路的鳥蟲篆,筆畫之間有斷裂位,均是帶給觀者一種蒼莽古樸的氣息。

除此以外,不少名家都有涉獵鳥蟲篆,如時下非常受歡迎的黃牧甫,便有兩枚「若瑚私印」作鳥蟲篆,廣東代表鄧爾雅也有枚鳥蟲篆「萬千之印」,所以整體來說,從清末開始,鳥蟲篆在藝壇可謂大放異彩,儼然成為一種風尚。

【延伸閱讀:中國考古百年│香港九十後古文字研究生 故紙堆學問「點石成金」

(本文標題為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01哲學立場)

作者簡介︱張錦發,樹仁中文系、復旦古籍所碩士,經營獨立文房,目前在進行青銅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