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須賣一半給美國續命? 特朗普在下一盤甚麼的棋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於1月20日上任,他當日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延遲75日執行TikTok「不賣就禁」法令,但有關爭議遠遠還未結束,該公司仍然須要面臨關閉或出售給美國或其他非外國對手公司的決定。
TikTok目前由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擁有,而特朗普已就禁令提出一種解決方案——讓美國擁有TikTok 50%的所有權(Ownership)。他20日表示, 自己已與TikTok的「最大持有人」見面,其中有討論美國控制這公司一半所有權的方案。然而,「美國須擁有50%的TikTok」這句話實際上非常模糊。
首先,特朗普並未補充他所指的「美國」的是甚麼實體,是美國企業?抑或是美國人擁有的企業?在擁有權方面,擁有50%股份當然是基本,但如何處理合資公司的日常運作,甚至是演算法的歸屬皆未被提及。
實際上,去年通過的「不賣就禁」法令也未有對上述「灰色地帶」作明確解釋,而是賦予總統決定何謂「合資格剝離」(qualified divestiture)的空間。因此,現已入主白宮的特朗普雖未詳細闡述解決方案,但最終很大程度上將是由他去確定TikTok是否已不再受「中國實體」所控制。
說時遲那時快,字節跳動的主要股東之一、美國私募基金「泛大西洋投資」(General Atlantic)行政總裁福特(Bill Ford)23日稱,估計最快未來數天內與美國就TikTok去向達成協議,聲稱可能在不需剝離出售的情況下,維持TikTok在美國的營運。
先撇除特朗普往後或會遇到的司法挑戰,理論上他可以透過定義最寬鬆的「合資格剝離」,在TikTok只作出表面的變化就宣稱其符合規定。
字節跳動雖然是由中國企業家創立,但創辦人只持有20%股份,另外60%的股份由世界各地的私募基金投資者持有,而這些私募基金公司大部份都是美國公司。因此技術上,TikTok是由一間多數由美國基金實體持有的跨國企業所擁有,未來或能稍作組織上的調整,就能符合法規的要求。
特朗普在簽署行政命令時,當然沒透露自己有否達成協議,或任何有關協議的詳細內容。不過以其商人性格的特質,他絕對不會作出對自身沒好處的決定,因此透過分析特朗普「拯救」TikTok的動機,似乎亦可以預估甚麼協議對他來說才是「合資格」。
民意主導:擁抱「救世主」身份
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時,本來持與拜登政府相同的立場,譴責TikTok是對美國家安全的威脅。然而自去年3月起,特朗普開始改變對禁止TikTok的看法,淡化自己對該平台的批評,甚至一度向媒體稱,年輕人「沒有它(TikTok)就會發瘋」。
而事實上,美國民眾對TikTok禁令的支持度一直持續減少。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2023年和2024年7月至8月份別進行過兩項民意調查,支持禁令的美國成年人從50%下降至32%;而青年研究組織YPulse本月進行的新調查顯示,約73%的13至39歲美國青少年不支持禁止TikTok。
特朗普後來在競選期間加入TikTok作選舉宣傳,並取得巨大成功,在該平台上迅速廣獲超過幾1,500萬的支持者,又指這是其接觸年輕人的關鍵工具,聲稱在TikTok幫助下,自己在年輕人的支持率急升36%。
可見,隨着反對禁令的民意呼聲日漸高漲,再加上TikTok對特朗普的支持度有利,他也適時改變自己的立場。當他透過行政命令暫停執行禁令75天,特朗普甚至被反對禁令的民眾譽為「救世主」。
如果他最終成功為TikTok促成一個「合資格剝離」的協議,維持其在美國的營運,他迅速就能在上任數月內奪得一重大的政治勝利。
Dealmaker思維:可以雙贏但美國須佔優
另外,TikTok 的消失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損失數十億美元,並導致數百萬美國中小企業和社交媒體企業家用來與客戶聯繫的重要平台消失,受TikTok委託、顧問公司Oxford Economics撰寫的2024報告估計,透過該平台營運的小型企業到2023年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42億美元。
這對美國經濟而言只屬九牛一毛,但始終不是特朗普希望在其任內發生的事情。TikTok目前在美國僱用約7,000名員工,如果TikTok最終關閉,大部份員工將面臨失業的狀況。他在簽署行政命令時指:「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保住很多工作崗位」,又指不希望把重要的商機拱手讓給其他國家。
向來以Dealmaker(意即促成交易的人)自居的特朗普當然不會放棄促成協議的機會,因而提出一種由美國持有一半擁有權的合資模式。這將使TikTok在滿足「不賣就禁」的法律要求,能夠繼續在美國營運,避過上述提到的負面經濟影響。
不過特朗普偏好的向來不是公平協議,最終獲利更多的必須是自己。儘管他對TikTok的立場軟化,但其從未放棄「TikTok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這一看法。由他揚言指,倘北京不批准潛在的TikTok協議,美國將對中國徵收高達100%的關稅來看,背後的關鍵可能就是內容推送演算法的歸屬問題。
按法律規定,中國任何受限制技術的出口必須得到政府批准,而北京2020年已把TikTok的演算法系統納入其中,變相在包括演算法在內的TikTok協議中擁有最終決定權。
對華徵收關稅一向是特朗普政治議程之一,透過把TikTok協議、演算法問題與關稅掛鉤,無論結果如何他都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中方拉倒協議,他就大條道理繼續向中國祭出關稅;如果中方在演算法問題上讓步,有可能受到特朗普影響的美國企業將獲得一個對輿論有着巨大影響的技術。
控制輿論:演算法是關鍵?
TikTok是一個獨特的社交媒體工具,它強大的演算法讓用戶享受到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娛樂性,對人們有強大吸引力。而除了娛樂之外,該平台也是許多美國人的重要新聞來源,皮尤研究中心本月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有52%的TikTok用戶,表示他們經常在該平台上獲取新聞。
美國創新基金會經濟學家哈蒙德(Samuel Hammond)就提到,演算法本質上是雙重用途,它一方面可以讓滿足你的需求,另一面暗地塑造人們的世界觀。他認為,TikTok某種意義上說,成功動員美國民眾反對禁令,已充份說明了演算法的能耐。
拜登以及特朗普首屆政府,皆認為一個由中國實體控制的演算法能影響美國人民的世界觀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但與拜登不同的是,可以的話特朗普似乎偏向把演算法納為己用,有助他推動美國輿論支持其具爭議的政治議程(例如結束出生公民權、驅逐移民等等)。
彭博社早前報道指,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是中方眼中的TikTok出售對象之一。特朗普對此立刻表示持開放態度,使外界猜測他是否希望重演馬斯克買下社交媒體X一事,有意把TikTok變成特朗普支持者的回音壁。
儘管馬斯克堅稱X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但全國廣播公司(NBC)曾引述劍橋大學演算法研究人員指,馬斯克獲得X的擁有權後,該應用程式逐漸向極右翼傾斜。可想而知,倘馬斯克有意且成功收購50%的TikTok,在該應用程式的演算法加持下,塑造出一個親特朗普、親極右翼的美國網絡生態。
TikTok協議:富豪的「頒獎禮」?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人正式提出收購案,這或多或少皆與TikTok龐大價值有關。
雖然字節跳動未有公布其價值,美聯社引述金融機構分析師估計,憑藉該演算法,TikTok的價值遠超1,000億美元,最高甚至可能達到2,000億美元(約1.6萬億港元);在不包括演算法下,它也至少值400億美元。因此,有能耐收購TikTok的人實際上就只有少數富豪,令人質疑這是特朗普向富豪盟友「送禮」的機會。
尤其是相關質疑也並非空穴來風,特朗普去年與億萬富豪金主、字節跳動投資者之一的Jeff Yass會面後,他對TikTok的評價突然變得更正面。後來,他在簽署行政命令當下更毫不避諱地指,每個富人都打電話給他,說他們對收購TikTok感興趣。
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TikTok作為全球第5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台,也是收入最高的非遊戲應用程式,其2024年度的廣告收入甚至高達逾80億美元。在一半所有權歸美國的情況下,獲特朗普首肯的美國投資者將能在這個富盈利潛能的市場分一杯羹。
現時已有多名富豪表明自己有意、甚至已籌組資金試圖收購TikTok,其中包括全球最多人訂閱的YouTuber、富豪Jimmy Donaldson(又名Mr.Beast)、地產商Frank McCourt。不過無論如何,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特朗普手中。
如果特朗普想要一次過獲得上述多項好處,那透過鑽法律漏洞、定義寬鬆、基本上維持字節跳動對TikTok控制的「合資格剝離」選項就只能黯然出局;另一極端的選項是,50%的TikTok所有權連同演算法系統,皆被親特朗普的富豪投資集團獲得,對他而言自然是最佳的情況。
然而現實情況是,特朗普面臨的局面仍滿布暗湧,他在TikTok並沒有在執行任何業務出售的情況下,以行政命令暫停禁令完全違反了「不賣就禁」法令,未來或面臨更多司法挑戰;另外,字節跳動乃至中方都未有表態願出售TikTok部份業務。
在面對種種不利因素下,最有經驗的Dealmaker或許也要作出讓步。倘「泛大西洋投資」行政總裁的消息屬實,未來數天似乎就可以得知特朗普的下一步棋將邁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