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大會】國際掌聲背後是對台灣的認知誤差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台灣很少能夠上國際頭條,除非遭遇台海危機或者自然災害。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台灣不僅多次登上西方輿論頭條,而且在美日等國官員的聲援下,成功佔據西方輿論的優勢地位,和中國大陸當前在西方輿論中的劣勢地位形成鮮明對比。

但是,這種輿論反差背後有多少聲音反映台灣抗疫成功的現實,接受「台灣抗疫模式」,有多少是出於西方對華輿論造勢的政治需要?從目前全球抗疫的形勢來看,後者的成分更多一些,且凸顯西方對台灣及兩岸事務的認知誤區和偏差。

在5月18日世界衛生大會開幕之際,美國、日本、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官員都在口頭上表達過支持台灣參加世衛會議的立場,並多次稱讚台灣防疫的成功。美歐官員甚至稱讚台灣已捐贈1,000多萬個口罩。立陶宛外交部4月還曾稱讚台灣的捐贈是「團結的真實行動」。白宮官員5月開始佩戴口罩時也優先使用「台灣製造」。

媒體層面,美國《華爾街日報》將台灣視為「真正的楷模」;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說,這是台灣的「新冠時刻」(coronavirus moment);英國《衛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其他英美媒體認為,台灣抗疫的成功提升了台灣的國際地位。

如果這些國家和西方媒體純粹稱讚台灣抗疫經驗,這無可厚非,因為台灣在這方面的工作很出色。但這些輿論的出發點往往都是認定北京防疫失敗、抗疫不透明,並將台灣放在同北京的對立面,甚至有意誇大兩岸的隔閡與矛盾。它們很難像慈善家蓋茨(Bill Gates)那樣就事論事,將台灣抗疫的成功從「兩岸政治」或「地緣政治」中剝離。

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0日將開啟第二任期。由於抗疫的成功,蔡英文和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民調都有上升。(中央社)

當然,這也是台灣蔡英文政府對外公關的結果。通過成功抗疫,蔡英文政府抓住了機遇,巧妙開展了一場對外輿論公關,其中就包括4月蔡英文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Twitter上圍繞新冠疫情防控的高調互動,台灣衛生部長陳時中和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的視頻會晤等。

蔡英文及其幕僚緊扣疫情防控展開公關,其用詞和口吻也大多和美國政治人物的對華指控高度一致。換句話說,美國如何指控中國,台灣大部分情況下會照搬,這樣最起碼可以將自己置於和白宮同樣的立場中。因為在西方輿論對中國抗疫持負面看法的情況下,只有和中國政府站在對立面,才會贏得西方陣營的同情和支持。尤其對於美國而言更是如此,台灣抗疫的成功恰好可以用來在制度層面對中國發起輿論攻擊。

比如,美國所指控的「中國病毒」、「武漢病毒」或者「中國隱瞞疫情」,在蔡英文政府當中有很高的認同度。台灣副總統陳建仁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批評,基本和特朗普政府一致。他甚至堅持表示,台灣12月31日向WHO發出的諮詢郵件中「病患已被隔離治療」(cases have been isolated for treatment)的措辭,就是在以「暗示」的方式提醒全世界「病毒人傳人」的風險。而北京則認為,中方已經在那之前向WHO通報這些情況,而彼時所掌握的訊息還不足以斷言病毒能夠人傳人。

西方輿論很關注美國政治人物將疫情政治化的操作,而低估了台灣政治人物也在將疫情政治化操作。在這種情況下,西方輿論即便沒有高估台灣疫情防控的成果,也因為更多關注台灣政治人物的言辭,而忽視了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遠甚於台灣乃至各國的正面信息。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這種西方輿論的認知偏差是必然會存在的。很大情況下夾雜着對中國的不信任或對兩岸事務的不瞭解。

比如,西方官員和輿論多提「台灣在離中國大陸很近的情況下,高效控制了疫情」。殊不知,兩岸早在疫情爆發數月前便因為緊張的台海關係,而停止了幾乎所有人員往來。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全面暫停,而團隊遊雖然未被明言禁止,各旅行團也幾乎全面暫停受理相關業務。相較之下,與台灣一海之隔、與湖北有着大量人員往來的福建省,直到今日累計確診356例,累計死亡1例,累計治愈355例的抗疫表現,是否就更應獲得誇讚?這明顯是一個視角選擇的問題。

再比如,就台灣能否參加世衛大會的話題,西方過多地聚焦了北京對台灣的政治「打壓」,轉述美國政府所謂「世衛總幹事有權邀請台灣列席世衛大會,卻屈從於中國壓力不這樣做」的論述,而忽略了世衛總幹事原本就應該以世衛成員國的決定為基準,而作為成員國,中國以及支持中國的國家反對台灣在不承認「一中原則」的情況下列席會議;同樣作為成員國,美國也沒有提出邀請台灣列席的議案。成員國都不提議案,世衛作為秘書性質的組織,又如何擅自為中美等成員國做決定?

而台灣力求參會,就是為了凸顯自己的「主權」,這一點恰好是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澳洲等179個世衛組織成員國都不接受的紅線(另有15個與中華民國建交,認為台灣主權歸屬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員國)。美國、日本和澳洲支持台灣參加世衛大會的都是議員,有些面臨選舉壓力。他們不代表美國、日本、澳洲的政府。德國政府也說了,不承認台灣是國家,只是支持台灣參與世衛事務。按照這種說法,中方也支持台灣參與世衛事務,前提是在「一中原則」之下。

不過,西方認知偏差既來之既有意識形態,也來源於北京失敗的對外公關。

北京早期疫情防控的漏洞和對疫情防控透明度等問題的輿論公關力度不足,都讓其形象和利益受到損害,而疫情防控較為成功的台灣則在這方面爭奪更多話語權。就連中國出口口罩,援助其他國家,也被認為是「形象工程」。即便是中國糾正歐洲一些有關中國疫情防控的錯誤數據或表述時,也會被斥責為「官宣」。

北京輿論公關的漏洞被視作台灣政府積極推銷自己的機遇。「台灣可以幫助」(Taiwan can help)迅速成為熱詞在互聯網擴散。蓬佩奧5月18日,借台灣被世衛大會拒之門外發佈聲明,譴責WHO和中國,並稱台灣是全球公民的模範,體現了「台灣這樣透明、充滿活力與創新的民主政體總比專制政體更快、更有效地進行疫情防控」。

但這種誇讚對台灣未必是正面的,這就如同被一個表現奇差的人綁定在一起,美國恰恰是那個全球防疫成績最差的國家。而當西方輿論以「專制VS民主」的視角差別化看待中國大陸和台灣時,又沒能回答,為何「最民主、最反專制」的美國反而在國內疫情爆發兩個月有餘的今天,依舊無法控制病毒肆虐。

這是西方輿論沒能留意到,又或是沒能直面的盲點。在這種輿論偏差或盲區中,美國之所以火力全開將北京置於台灣和全球疫情防控的對立面,一方面是出於對華地緣政治博弈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服務於特朗普的連任競選利益,讓國民相信疫情肆虐「是中國和世衛的錯」,總比讓國民相信「是特朗普的錯」要好。至於台灣的利益,如果真的在意,為何只有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史瓦帝尼、伯利茲、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國這14個邦交國為台灣提議列席世衛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