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之外:預算暗藏敲榨外國條款 美國變不可投資之地?

近日,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全球關稅戰峰迴路轉,其全球對等關稅和中加墨芬太尼關稅28日先被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判定越權、馬上失效,29日聯邦上訴則暫緩了CIT的判決,關稅又繼續生效,其生死還待上訴和終審定奪。
不過,由於美國最高法院的6對3保守派多數傾向相信CIT用來否定特朗普關稅權力的「重大問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特朗普政府中人已經在籌備「B計劃」,探討以總統緊急經濟權力以外的其他法律來複製一度被推翻的關稅。
至此,關稅戰已經陷入了「三重不確定性」之中:一是特朗普決策的不確定,二是法院最終會如何處理特朗普關稅的不確定,三是特朗普政府會不會/會如何以其他方式繼續關稅戰的不確定。
然而,原來在關稅戰之外,特朗普政府也在5月22日通過國會眾議院的預算法案中--正式名稱是《一個又大又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非常低調地收藏了一道敲榨外國投資者的條款,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在美投資收入每年增加5%的附加稅收,直至20%頂點為止。
這項條款是法案的第899款,題為「對不公平外國稅收採取補救措施的執行」(Enforcement of Remedies against Unfair Foreign Taxes),其主旨就是要向來自「歧視性外國」的政府、個人、企業、私人基金、由以上法人持有過半投票股或股值的企業等的美國投資收入徵收額外稅款。
該法針對拜登(Joe Biden)任內同世界各國促成的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15%),當中明文針對所謂的「徵稅不足的利潤原則」(Undertaxed Profits Rule,UTPR)--該原則允許一個國家對某企業提高稅收,如果該企業屬於一家在另一司法管轄區支付低於15%全球最低稅率的較大公司。(按:其邏輯是如果國家甲對其企業的徵稅低於15%,其他國家可以向該企業提高稅收,因此國家甲就有誘因去落實15%的企業稅率。)
同時,第899款也明文針對落實數碼服務稅(DST)、英國率先創行的轉移利潤稅(DPT)的國家。這兩種稅項主要針對容易把利潤轉移到其他國家來避稅的跨國企業,對在西方世界幾乎壟斷網絡服務的美國科技巨企影響特別大。
落實這些稅務法規的國家,全都會自動被歸類為「歧視性外國」,其個人和企業的在美投資收入將面臨額外徵稅。
根據英國商業稅務雜誌《Tax Journal》的資料,法國、英國、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澳洲、加拿大、波蘭、土耳其、印度等國,全都屬於此類國家。
另外,其他被美國財政部視為特別針對美國人、越境徵稅、具歧視性的國家也有可能被加入名單。財政部每季都會更新其國家名單。
新增稅收針對的外國投資者收入將包括:
- 美國來源被動收入(FDAPI):包括來自美國的股息、利息、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標準預扣稅率為30%,新規可升至50%。
- 美國房地產投資(FIRPTA):出售美國房地產或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以及合夥企業分配收入;現行預扣稅率為15%,新規可升至35%。
- 非美國企業的美國商業收入(ECI):非美國企業在美國賺取的主動業務利潤將顯著增加成本。
- 美國分公司利得稅:對從美國分公司匯回非美國母公司利潤的稅收增加。
- 私人基金投資收入:對非美國私人基金會投資收入適用明顯更高的美國稅率。
跟美國有稅務條約的國家也不能倖免。如果它們落入「歧視性外國」之列,也要面對每年增加5%的附加稅率(直至20%為止)。有加拿大的稅務顧問公司就認為加拿大退休金計劃等將會首當其衝。
另外有分析亦認為,根據眾議院通過的法律文本,美國國庫債券的外國投資者利息收入也不知道對於這種懲罰外國稅制的額外徵稅有沒有稅務豁免。
由於《一個又大又美法案》延續特朗普2017年減稅,未來10年將擴大聯邦政府赤字大約3.3萬億美元,美國政府需要發行更大量的債券,本來人們已在擔心市場對於美國國債的需求不足以支持美國繼續其結構性政府赤字預算,穆迪最近也調低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如果美國國債的投資者還要被徵收額外稅款的話,這將對美國舉債成本造成上行壓力。
(按:由美國政府來對國債的外國持有人徵稅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的主張。)
第899款明顯同特朗普的減稅政策有衝突。
外國投資者持有美股、美國國債和公司債券的佔比(下圖):
同時,特朗普全球關稅戰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美國,第899款若然最終獲得通過,這些投資在美國設廠的企業不只是要負擔美國較高的生產成本,而且還有可能因為其本國的稅務法規而導致其在美國的利潤面對更高的稅負。從這個角度來看,第899款也跟特朗普吸引製造業回流的政策目標有矛盾。
《經濟學人》的文章就直指,如果此條款獲得通過,「這將使美國對許多外國投資者幾乎不再具有投資吸引力,並堵塞美國企業的資本供應。」
當然,正如其關稅政策一般,第899款最終可能也是一種談判籌碼。在特朗普早前以關稅解壓同英國達成的「半調子」貿易協議中,美國就未能施壓英國撤銷其數碼服務稅。第899款未來或許會變成新的施壓手法。
不過,第899款的法規非常嚴厲:即使其他國家決定就範、取消或不再落實美國眼中的「不公平稅收」,該款的額外徵稅還要經過一年期的洗禮才會失效。
目前,美國經濟表現、金融市場、民意以至法院都對特朗普繼續推行其超級關稅戰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礙,關稅有可能不再是特朗普可以放心依靠的對外談判籌碼。未來,特朗普政府有可能會從其他範疇推出各式各樣的政策來施壓外國,第899款以外國稅制為由來懲罰外國在美投資者的做法就是其中一例。
《一個又大又美法案》目前正等待國會參議院交出他們的版本,要等到協調參眾兩院版本之後才會獲得通過。不過,第899款完全符合了特朗普「向外國徵稅,而不是向美國人徵稅」的意識形態。如果市場沒有太大反應、公眾也不太關注的話,其最終獲得共和黨支持通過的機會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