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9月全港25宗街舖蝕讓 九龍重災佔逾六成 元朗舖蝕4千萬最慘烈

撰文:蔡偉南
出版:更新:

自去年6月起,零售業接連受到反修例風波及新冠肺炎疫情重挫,不少行業因生意一落千丈而削減零售據點,租金缺乏支持,舖位價格隨即大幅回落。今年截至9月14日,全港共錄25宗街舖蝕讓個案,帳面蝕讓幅度由2.2%至37.5%。按地區劃分,以九龍為重災區,佔16宗;以金額計,則以元朗大馬路兩層巨舖六年損手4,500萬元,最為慘烈。

不過有代理認為,隨政府放寬防疫措施,短期內舖市或出現承接力,料至年底前舖位買賣會「蝕少啲」,估蝕幅減至三成或以下。

九龍區中,以油尖旺最為嚴峻,首9個月出現11宗蝕讓,旺角佔7宗,其中廣華街1號潮流地域地下22號舖,面積僅約172方呎,今年1月份以1,200萬元易手,較八年前購入價1,718萬元低約30.2%,跌幅為旺角舖位之最。

過往專攻遊客生意的尖沙咀區,同樣慘淡,年內錄3宗街舖蝕讓,蝕幅最多為柏麗購物大道地下64號舖,面積約766方呎,3月份以4,260萬元沽出,較2010年購入價6,800萬元,帳面蝕2,540萬元,貶值37.4%,為九龍區蝕讓金額及貶值幅度最多的個案。

即使民生區亦不能倖免,如深水埗亦錄得兩宗街舖蝕讓,如福華街54號海生樓地下56號舖,4月份以1,200萬元易手,該舖在2012年購入當時成交價1,450萬元,持貨八年易手,帳面貶值250萬元或17.2%。

中環舖蝕幅38%冠絕全港

港島區方面,街舖蝕讓個案共5宗,分布在中環、銅鑼灣、北角、柴灣、香港仔等,蝕幅最多為中環卑利街18A至18號地下4號舖,於4月份以1,500萬元沽出,較五年購入價2,400萬元,帳面蝕900萬元,期內貶值37.5%,以貶值幅度計,可謂冠絕全港。

至於新界舖位貶值個案相對少,有4宗,不過個別舖位仍要勁蝕數千萬。如元朗大馬路核心地段的青山公路元朗段81號地下至2樓全幢,面積共約2,940方呎,在7月份以9,000萬元沽出,較六年購入價1.35億元,帳面勁蝕4,500萬元,貶值33.3%,以損手金額計,為全港最大額。

代理料舖位蝕幅減至三成或以下

利嘉閣(工商舖)商舖、商業及投資部高級營業董事鄭得明表示,政府開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料今年年底前,舖位交投量將會回升兩成。他又認為,短期內舖市會出現承接力,至今年年底依然會有舖位蝕讓個案,但會「蝕少啲」,估計每宗蝕讓幅度會減少至30%或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