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台長專訪】岑智明憶山竹襲港:天文台似醫生能救人生命

撰文:藍善婷 尹淑君
出版:更新:

2018年的香港天氣大事,單是一個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已令大家留有深刻回憶,甚至可能是猶有餘悸,而市民可能還會記起,當日颱風來襲時,雖然令香港全城留下一片頹垣敗瓦,但卻沒有人命損失,背後功臣之一,相信香港天文台可佔一席位──全靠天文台史無前例提早作出預警,令市民不敢掉以輕心。當全城嚴陣以待,可能就是最好的防災良策。
天文台應對山竹應記一功,或許跟天文台之首、台長岑智明有關。他自2011年上任後,任內三度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似乎對付最強風暴經驗豐富。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就憶述,山竹襲港時人在天文台總部指揮大局,經歷50小時不眠不休,更直言都有「驚過」,「我們在七樓,大廈也在搖;但你明知道會很嚴重,驚也沒有辦法,絕不能怕到手忙腳亂。」最終,香港成功在颶風來襲下錄得零死亡,他就形容天文台的工作也跟醫生相似,原來同樣能救人一命。

在上午8時,天文台錄得的氣溫為18.1度,相對濕度為百分之89;在京士柏錄得的紫外線指數約是0,強度屬於低。香港今日大致多雲,早晚會有一兩陣微雨,初時有幾陣薄霧,下午短暫時間有陽光,最高氣溫約20度,而早上多區氣溫,就介乎16至17度左右。(按此閱讀:【天氣預報】未來一周清涼最高僅約20度

今早多區氣溫介乎16至17度。(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上周五發布最新一輯的「氣象冷知識」,是《山竹特輯》的第五集,題材是「堅守雷達站」。雖然山竹吹襲香港早已成為過去,但其實城中不難發現尚有留痕,仍未回復如昔,例如塌樹仍有待清理,而天文台針對山竹作出的分析及檢討,更是一直繼續。

那作為天文台的台長,究竟當日面對山竹來襲時,雖然早有準備,但當時又是什麼的心情?應付山竹,又是否是台長生涯中最難忘的挑戰?

《香港01》:《香港01》記者

岑:天文台台長岑智明

岑智明透露,當日天鴿吹襲時,自己連續40多小時沒有睡覺,但山竹應是50小時,比天鴿時間更長。(鄭子峰攝)

《香港01》:成為台長最難忘的經歷是那一次?又記得工作最辛苦的一次嗎?

岑:天鴿之前,我記得當時好像是連續40多小時沒有睡覺,山竹應該是50小時,比天鴿時間更長,對香港的影響亦比天鴿強,所以是最難忘的。第一身感覺就是我們天文台總部樓上預測中心,我們只是七樓,七層高,而且旁邊有很多大廈,但七樓大廈也在搖,所以同事也覺得很驚。慶幸是,我們早裝上了木板,我們那麼多年也不覺得需要這樣做,但今次我認為如果不做預防,對我們的運作會有問題,很多同事於特意回來幫忙完成它,但其實他們不是做這些木工、裝木板的,幸好有了這些預防措施才搖也不怕。

岑智明在山竹襲港後,曾在個人社交網站帳戶上載天文台總部的「災情」,可見天文台亦受到一定破壞。(岑智明facebook截圖)

《香港01》:猶記得當日山竹來襲時,就算足不出戶,單是感覺到大樓搖動,已知風力驚人,如果再瀏覽天氣衛星圖,更會驚覺山竹的範圍,幾乎大到足以覆蓋整片南中國海。如果不太懂氣象,單是觀看衛星圖已足以被嚇倒,深知風暴威力的天文台仝人,心情又是如何?

岑:心情不單害怕,看見山竹靠近,你明知道會很嚴重,但驚也沒有辦法,不能怕到手忙腳亂,我們一定要保持鎮定,最鎮定應該是我們。大家也很投入,所有事都走多步,一早做好所有準備,安排到位。但說真的,心情上怎樣說也有些忐忑,因為事前說得那麼嚴重,如果到時候風(山竹)真的「突然死了」,或減弱得很厲害,「冇料到」一樣會被人痛罵。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唯有出來「解畫」,我們不是未解過,但是相反,如果我們怕錯不說,那個風沒有經過呂宋減弱,真的以強勁威力吹過來,後果就會很嚴重。

所以永遠每次這些情況也要判斷,真是很緊張,判斷錯了就有後果,但兩害也要取其輕,所以要有一個很冷靜、客觀的判斷,問心無愧。但無時無刻又會想:如果另外一個情況出現會怎樣?其實我們真的又愛又恨!山竹那時,看見風眼移向呂宋,我們想:「一定會散!」然後又向北移,沒有那麼怕它會散,但又再北移,「死了!北北北北北!會不會不登陸 ?不登陸又大件事!」最後真的全個吹來,幸好後來剛剛未到呂宋海峽又登陸。其實這些真的,雖然大家未必感受到,但我們背後的心情真的忐忑。回想起真的很驚險,有機會將來拍電影也可以。

岑智明直言,面對山竹來襲時心情忐忑,既擔心正面吹襲會帶來嚴重破壞,又憂慮颱風威力不似預期就會被外界指責。(鄭子峰攝)

《香港01》:山竹威力特別勁,而破天荒地提早作出預警的天文台,事後就獲得不少市民大讚。醫生做手術時,病人性命掌握在醫生手中,當颱風來襲時,市民的性命,就其實都掌管在天文台的預測裡,有沒有這個同感?

岑:我們天文台有些雀,有雀巢,當時風還未到,我到露台外看,我想那些雀不知道走了沒有?我們有一支天線,上面有雀巢,在更早前我也拍下了照片說:「明天打風後不知道什麼情況?」後來天線斷了,雀巢也真的跌了下來,我特意走過去看,結果找不到雀鳥或者屍體,應該已經飛走了,很聰明,可能有靈性,這樣我便安心了。好像醫生,或做手術,就算接生也是,做得好會很開心、很成功。見證生命或者救了一個人,其實天文台也真的有這個感受,不過未必那麼容易說給大家聽。

9月16日,颱風山竹吹襲香港,為香港多區帶來嚴重破壞,後遺更是深遠,紅磡海濱廣場被吹爆玻璃辦公室盡毀。

《香港01》:那香港市民的心態經過天鴿及山竹後有改變嗎?還是否只想知有沒有颱風假放?

岑:我們一直有同事接聽市民電話,我也有問同事大家的查詢內容有沒有分別,大家說天鴿前,市民多數問:「什麼時候掛風球?什麼時候落波?什麼時候照顧小孩?什麼時候有假放?」但後來多了朋友打電話來問:「如何防災?如何保護家居?」已經看見明顯的心態上有轉變,一來是很多年也未試過這麼厲害的颱風,第二是看見澳門災情嚴重,所以大家都有第一身感受。但然後更厲害的山竹來了,部分是得益於天鴿,因為大家被天鴿警醒,我們也很早已經預警,結果大家都很緊張地作出反應,防災結果相當不錯。如果大家沒有天鴿,可能未必做得如此足夠。

天鴿吹襲後,市民致電天文台時,多了詢問如何防災及如何保護家居。(鄭子峰攝)

香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接受《香港01》的專訪,將分6集,一連三星期逢周一及周二刊出,由颱風山竹談起,另外還包括談天文台的不為人知的工作;他個人及天文台善用社交網站之緣由及心得;也點評近年坊間及傳媒愈來愈多報道及追蹤天氣變化消息,究竟是好是壞?天文台在應對氣候變化議題時,又有什麼角色及工作可以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