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打風 天文台預警:熱帶氣旋遇天文大潮 周末低窪區或水浸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本港剛經歷最熱9月,本月初天氣仍然炎熱,秋意「缺席」,天文台預測「秋颱」漸露行蹤,皆因各大電腦預報模式顯示一個熱帶氣旋有機會在本周中後期於南海中至北部發展,並會為華南沿岸帶來狂風驟雨,加上東北季候風南下華南,疊加效應將令本港風力達6至7級,即3號風球風力。
天文台提醒,由於周末期間正值天文大潮,不論強風是由熱帶氣旋或東北季候風引起,水位上升有機會引起低窪地區水浸。

天文台料熱帶氣旋較可能採取西北路徑移動

天文台在《天氣隨筆》表示,現時位於菲律賓附近的低壓區預料未來數天逐漸發展,較大機會採取西北路徑移動,靠近廣東沿岸。同時,本周後期至下周初華南沿岸會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兩者的共同效應使華南沿岸至南海北部一帶海平面等壓線比較緊密,該區風勢將會頗大。

海面或有大浪及湧浪 水位上升

在本港方面,在共同效應下,本周後期至下周初風勢頗大,海面亦可能有大浪及湧浪。此外,由於周末期間正值天文大潮,不論強風是由熱帶氣旋還是東北季候風引起,水位的上升有機會引起低窪地區水浸。天文台提醒要留意天文台最新天氣資訊和天氣變化,有需要時作出預防措施,計劃周末外出活動人士,亦需按情況擬定後備計劃。

參考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一個強度達強烈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周末逼近本港,在近西面登陸;但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系統則料該熱帶氣旋在本港近東面登陸。

天文台過去曾解釋,熱帶氣旋於香港東面登陸,香港一段時間吹偏北風,受山勢阻隔,風力相對較低;但如果熱帶氣旋於香港南面掠過並在香港西面登陸,本港受到的風力不會顯著減弱,東南風更會把海水推向岸邊,造成風暴潮。

▼2020年10月「浪卡」襲港 成近60年最遠8號風球▼

+14

秋颱平均每年0.6個 遇東北季候風路徑更飄忽

「秋颱」泛指秋季發生的熱帶氣旋,與夏季熱帶氣旋相比,容易與東北季候風相關的系統影響,造成多變的路徑和強度變化。以往的秋颱,即使進入南海後,他們的路徑都可以百花齊放,靠近華南沿岸的秋颱遇上東北季候風,路徑更見飄忽,在兩者共同效應影響下,風力普遍會較強。

天文台表示,本港10月受熱帶氣旋影響並不罕見,過去30年(1991至2020年)的10月平均有0.6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去年天文台亦曾因為熱帶氣旋「浪卡」及「沙德爾」,分別發出八號及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去年「浪卡」吹襲 天文台掛「最遠8號風球」

翻查資料,本港過去10年(2011至2020年),天文台在10月份曾因9個熱帶氣旋來襲發出警告信號,其中3個更升級成超強颱風,包括2016年的「莎莉嘉」、「海馬」及2018年的「玉兔」。以去年在南海急速發展的「浪卡」為例,雖然最高只達熱帶風暴程度,但打破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所創下的410公里距離紀錄,與香港相距約450公里,成為近一甲子(60年)的「最遠8號風球」。

至於2017年的強颱風「卡努」,亦令本港迎來8號風球,吹襲香港期間最少22人受傷,超過580宗塌樹報告。另有12人在風暴下進行水上活動時遇險,需要救援人員協助,22位露營人士在西貢橋咀島露營被困,需要水警協助離開;來往機場的道路嚴重擠塞,香港國際機場有超過600班航班取消或延誤。

▼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