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專家籲市民自發病毒檢測 築社區防護鏈 兼防流感夾擊

撰文:羅堃怡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潮比第三波更猛,政府未見強有力防戰新猷,一般市民接種疫苗又可望而不可即,在此情勢下應如何自處?
專家建議政府盡快加強病學追踪,防止病毒擴散,與此同時,市民可自行進行病毒檢測,築建龐大社會保護屏障,是煞停此一波疫潮的關鍵之一。尤其當自己出現病徵,必須盡快檢測,「不能等政府流動檢測車到來才做,每遲一日都會為自己和家人帶來風險」。
專家又提醒,雖然今年流感數字比過往相對較低,但正正因為有一段時間無流感流行,群體免疫力會比往年低, 一旦有外來流感病毒傳入本港,或引爆大型傳播,市民千萬掉以輕心。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第四波疫情持續時間比第三波長,確診人數未到低處已有明確反彈,而且感染個案涵蓋香港多區,「劏房」密集區域更加嚴峻,病毒檢測變得更為關鍵和逼切。

他舉例稱,早前爆發疫情的油尖旺區域,並非核心區域內才有確診個案,週邊也越來越多個案,惟外圍地區檢測數量不及指定範圍多,或導致區內的確診數字以幾何級數飆升。因此,他認為必須將檢測範圍擴大,亦更需市民自發性做檢測,避免患者將病毒帶回家中令全家人都感染,每多一個家庭染病,在大廈中的傳播源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亦會增加,如喉管和通用地方,都有可能將病毒在樓宇內擴散。

防疫難「加辣」 追踪堵截成關建

本身是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的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亦認為,香港不少市民因為疫情而生計受到影響,政府目前措施已經很「辣」,難再在防疫措施上「加辣」,所以未來的抗疫重點應放在如何在有可能爆發的地區進行檢測,以及快速知道結果,並且致力進行流行病學追蹤,「要夠廣夠快」,在短時間內找到病源及緊密接觸者。政府需廣佈線眼,在名區設立流動檢測車,為市民去做篩檢,捕捉隱性患者,甚至需要重複在同區做多次檢測。

打疫苗非一勞永逸 市民仍需維持戒備狀態

至於疫苗方面,兩位專家都認為市民應接種,但不代表一勞永逸,市民仍需維持戒備狀態。事關疫苗供應在全球都很緊張的情況下,短期內不可能覆蓋本港大部份人。因此無論有否接種疫苗都不能放寬社教距離措施,亦需要持續做檢測。

曾祈殷指出,目前無論那一種疫苗,已知的作用都只是減低有徽狀的感染,即病人感染後病情沒那麼嚴重,病徵比較不明顯,但至今未有數據證實可減低無病徵感染率,疫苗在臨床上研究並未能預防無病徵傳播,因此在接種疫苗後仍需要戴口罩、注意個人衞生及做檢測。他說:「疫苗本身不是作為醫治,如有不適不應接種,而是要先做檢測;若接種後出現新冠病徵,亦仍然需要做病毒檢測。」

同時患流感 新冠肺炎病情必加重須慎防

值得注意的是,梁子超特別指出,新冠肺炎及流行性感冒病毒同樣可在氣溫低的環境下存活時間會較長,而新冠肺炎的存活時間及傳播能力比流感病毒更強,在抗疫期間,因大家衛生意識加強,防疫措施做足的情況下,流感數字比過往相對較低。但他提醒市民,正正因為有一段時間無流感流行,「群體免疫力未必有補充」, 若有外來流感病毒傳入本港,亦有機會引起大型傳播,若同時患上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情必然會更加嚴重,不能掉以輕心。

他又補充說, 流行性感冒與新冠肺炎的病徵非常相似 , 當一定程度的流感肆虐,對醫護為病人檢測、分流、診斷會造成一定影響。如果市民能注射流感疫苗, 增強個人保護,就可以避免對醫院病床增加負荷 ,亦避免醫護人員在臨床處理上產生混淆,進而減輕醫院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