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李家超:霸凌野蠻、破壞全球化進程 港府七招應對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三(2日)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開徵「對等關稅」,中國周五(4日)宣布反制措施,對所有來自美國商品同樣加徵34%。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8日)在行會前見記者,主動指美國向全球貿易伙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本港加徵34%關稅,連同早前的2成關稅,累計徵收54%關稅。他批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世界共同建立的世界貿易規則,霸凌野蠻、損害全球貿易,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進程。

李家超指,面對美國濫施關稅,香港政府會七招應對,包括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是唯一同時有中國優勢及國際優勢的城市,自由貿易是香港競爭優勢及成功命脈,要保持自由港地位、奉行自由政策,保障資金自由流動。他指要繼續吸引世界來香港投資,享受中國機遇、香港機遇。香港經過多次風浪,每次都在挑戰中變得更茁壯,要站穩腳步、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共同應變、識變、求變,以香港人的敏銳觸覺、靈活及韌性,可以處變不驚、克服挑戰。

李家超批評美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做法霸凌野蠻。(廖雁雄攝)

李家超:美國加關稅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

李家超表示,美國宣佈對多個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及不穩定性,破壞全球消費品穩定性,尤其對中小企、跨境電商、配套產業鏈造成不利影響,全球供應鏈受擾亂,生產成本上升連鎖效應,影響消費者信心,可能引發貿易萎縮、引發通脹風險,減少利息下調的預期,增加全球衰退風險。長遠令地緣經濟割裂,令經濟區域化,區域之間可能出現貿易壁壘。

李家超指,香港是高度外向型國際自由港,轉口貿易可能面對壓力。(廖雁雄攝)

李家超:香港高度外向 短期內部分產業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李家超指,香港是高度外向型國際自由港,轉口貿易可能面對壓力,中小企、跨境電商短期內無可避免受到影響。他指有分析估計,未來兩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至少將大幅下跌兩成。事實上,二○二四年香港產品出口至美國的貨值,佔香港總出口總值只是0.1%,而美國在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佔比,已由二○一八年的8.6%縮減至去年的6.5%。相反東盟市場份額已由7.4%上升至8.7%,排名僅次於內地。自二○一九年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

李家超指要七方面加大力量。(廖雁雄攝)

港府七方面加大力量 包括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他表示特區一直制定政策,以鞏固優勢、把握機遇、化解風險為原則,證明策略正確。他指出,面對美國濫施關稅,香港政府會7方面加大力量:

第一,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指,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市場,香港可「近水樓台先得月」,要加快加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龐大市場機遇,以大灣區為例人均生產總值4萬美元,香港要加強向內地拓展內銷,要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他表示利用好CEPA,截至去年底CEPA之下累計貨物稅優惠已經突破102億元人民幣。

第二,要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深化區域合作。他指區域內貿易可以做大、做深、做廣,抵消美國貿易減少,要擴大朋友圈。他指,要簽訂更多自貿協定,正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埃及、秘魯討論簽署投資協定,爭取加入RCEP。

第三,香港要加快產業升級轉型,開展高增值創新經濟模式。他指,會推進建構高增值產業鏈服務中心,數字貿易及總部經濟的發展,要把握好供應鏈向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遷移及內地產業走出去的趨勢。

第四,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納高端人才,提高生產力及效率,進一步加強香港競爭力。他表示沒有創科就沒有未來,要加快河套及新田科技城發展,繼續搶人才引進重點企業。

第五,大力推動國際金融合作,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拓新的資金來源及通道。他指多次訪問新興市場建立新夥伴,兩年間港交所海外認可證券交易所增加1/3,遍佈全球18個國家。

第六,把握多國需要分散地區風向的大趨勢,吸引外國企業資金進駐香港。他指關稅戰促全球資金重新配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可以提供安全及穩定環境,香港資產避險方面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第七,繼續為業界提供支援,協助企業應對挑戰。他指,包括透過金管局協調銀行為企業資金周轉,透過專項基金升級轉型拓展新市場,支持企業數碼轉型,協助企業掌握市場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