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中大亞太研究所倡醫療互通 讓港青北上發展更安心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大灣區與香港經貿關係將會更加密切,港人特別是青年想把握發展機遇,但又怕「人生路不熟」,加之以生活、醫療保健等實際問題,猶豫踏出第一步可說是理所當然。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香港01》「開講」頻道以《港青北上發展 如何「疫」步亦趨》為題發表文章,指出這些困難、困惑是有一定原因,但同時已有政策幫助去解決難題。

指定港資醫療機構 提供港式醫療服務

香港青年北上發展,最怕收入不足,生活成本和醫療支援也是重要考慮因素。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文章指,其實中央政府已推出多項政策,將大灣區發展成更宜居的城市群。

醫療方面,已允許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醫療儀器,讓移居大灣區人士可以在內地使用香港模式的醫療服務。不過,現時暫只有廣州和深圳擁有港資持續營運的醫院和門診,二三線城市暫未普及,相關機構亦未必是醫保涵蓋範圍,收費相對較高,如要北上發展就要留意相關情況。

內地社保安排 宜向僱主查詢

在香港,打工仔主要是由公司或自己買醫療保險,而內地則有社保制度,港人北上工作這方面怎樣計算?文章指,2020年1月1日已放寬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參加社保,待遇等同內地居民,即有「五險一金」。相關服務徵費會由僱主在薪金中扣除,如要到大灣區工作,宜向僱主了解相關安排。

至於醫療保險,除了社保之外,港人亦可先購買一份能銜接大灣區的商業醫保,這樣就更安心。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建議,港府向中央爭取加快完善大灣區醫療配套,讓跨境港人可以在更多地點使用香港模式的醫療服務。另外中港兩成宜解決病歷互通與同款藥物和醫療儀器在不同地方收費的問題,並協助保險業界打破兩地監管、金融以及數據訊息的法例制度局限,讓港人在大灣區都可以得到更多港式醫療服務,令港人北上發展更安心。

(原文刊於「開講」:港青北上發展 如何「疫」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