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民建聯25歲新星陳凱榮戰選委 屋邨仔出身:我明青年痛苦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立法會換屆選舉如箭在弦,建制大黨民建聯派出多名後起之秀應戰,包括年僅25歲、參選選委會界別的政壇新星陳凱榮。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自稱是「屋邨仔」,出身基層,深明年輕人的痛苦,希望可代表基層青年的聲音晉身議會。他提倡增加居屋供應,認為與公屋相比,居屋更能滿足年輕人需要,帶來「置業感」。

過去就讀傳統「左校」福建中學的陳凱榮指,其國家歸屬感源於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學每周會升國旗、唱國旗,更倡議香港應增加愛國學校數目,「例如大家認識嘅培僑、福建中學,未來可唔可以加多少少?」又認為全港所有學校亦應加強培育國家歸屬感。

出身基層無錢補習 輸在起跑線

在選委會界別芸芸具資歷的候選人中,「年輕」可說是陳凱榮的賣點之一。陳凱榮說,新選舉制度著重均衡參與,他作為20多歲的基層青年,正正可以貼切地道出年輕人的真實想法,「我係有說服力去講,我明白年輕人嘅痛苦。」

陳凱榮稱自己出身基層,由小到大居於公屋,是正宗「屋邨仔」,親歷基層困境,「大家成日講起跑線,其實真係有影響」,例如難以負擔補習費,亦無法出國見識等。他又指,香港目前產業單一,經常有朋友打趣指科學科目是「嘥銀紙(Science)」,反映很多科目未必要能帶來足夠前景和金錢,「雖然年輕人好有才華、能力,但最終都係返去金融業、房地產業,我覺得呢樣係可惜嘅。」

對於房屋問題,陳凱榮認為,增加居屋供應有助滿足年輕人的住屋需要,相比起私樓,居屋較易負擔,同時可為青年帶來「置業感」、「購買感」,「年輕人真係覺得買居屋係上到樓,佢唔會覺得住公屋係上到樓,買私樓又太遠遙,買居屋係滿足到佢哋嘅需求。」

年輕人對國家有誤解 倡加入國家制度、政治文化教育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擴大「黃」、「藍」之間的政治鴻溝。身兼香港青年會主席的陳凱榮坦言,反修例運動期間與不少朋友出現紛爭,發現很多同齡人對國家產生誤解,對法治的認識有偏差。他續稱,修例風波因法律問題而起,後來衍生至國家安全問題,有些年輕人因其訴求不被滿足,藉焚燒國旗等各種行為發泄。他憶述自己曾多次向朋友強調,港人一向享有表達自由,可批評政府政策,「但我哋從來無破壞社會、犯法的自由」,且無論如何發泄、不滿政府,也無法改變大家是中國人或中國香港人的事實。

陳凱榮指,社會運動反映過往國民教育出現問題,譬如青年會以前經常舉辦內地交流團,看到參與的年輕人非常享受,「好願意去玩、去食、睇景點,對國內有咁好印象,但一去到2019年社會運動,掂到政治,好似都出現咗誤解,對內地唔友好。」他反思,也許是以往交流團過於着重觀光性質、走馬看花,認為日後的交流活動可融入國家制度、政治文化的教育,即使再有人炒作政治議題,年輕人也因為對國家有一定認識,不容易被誤導。

冀增設愛國學校 溝通先要認同中國人身份

陳凱榮就讀傳統愛國學校福建中學,之後考入香港大學經濟系,他其國家歸屬感源於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學每周會升國旗、唱國旗,培養出對國家的歸屬感,「可惜喺香港會自稱、或媒體認為係傳統愛國愛港中學嘅教育唔多,例如大家認識嘅培僑、福建中學,未來可唔可以加多少少?多啲咁樣嘅學校呢?」他認為,全港所有學校也應加強培育國家歸屬感,「升下國旗、唱下國旗其實已經好好。」

他坦言,要與年輕人有效溝通,先要找到共識,求同存異,「我哋玩包剪揼,都需要有遊戲規則先包剪揼到.…..無論政見幾唔同,首先要同意我哋係中國人,同意我哋要解決房屋問題,要同國家好好合作、融入大灣區,先可以發揮香港優勢。」

陳凱榮表示,過去大學環境不理想,學術自由嚴重傾斜至仇視國家及破壞社會,倘當選希望可以促進政界與大學的交流,「行勻」各間大學舉辦論壇或街站,與大學生直接對話,亦會開設地區辦事處,歡迎年輕人入內交流。他又建議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在香港設立辦事處,讓年輕人了解當地機遇。

獲譚耀宗、葉國謙提名 團體形式爭支持

陳凱榮將挾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及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等重量級人馬的提名票「入閘」參選,面對選委會界別選情,他指自己不會單打獨鬥,民建聯參選選委會界別的團隊會共同進行選舉工程,接下來亦會了解各版塊選委所需,逐一拜訪選委,爭取支持,又強調廣大市民的支持也非常重要,稍後將透過網絡作新穎宣傳。

改制後的立法會,選委會佔當中40席,近日多名具份量人士報名,包括商界盛智文、團結香港基金黃元山等。立法會選舉各界別參選名單,請按此參閱《香港01》選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