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沙中線吹哨者潘焯鴻:我是良知派 斥林鄭挑矛盾不配做特首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改制後的立法會選舉,被視作「非建制派」的人士在地區直選悉數入閘,當中沙中線事件「吹哨者」、中科監察潘焯鴻,正在激戰區港島東競逐,硬撼3名建制派強敵。
潘焯鴻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若能當選會繼續敢言作風,除最擅長的基建外,會特別著重修補社會動盪後的撕裂。他自言是「民主派」及「良知派」,在民主、公義、人權等議題上會站在香港人一方,呼籲市民「不躺平」積極投票,即使制度不完美都應該去參與。
他認為,修例風波期間爭議事件眾多,背後的矛盾死結遲早需要解開,社會才有機會重新出發。他嚴厲批評特首林鄭月娥,指其較早前在立法會晚宴上表示「支持過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人應該道歉」,顯示其無心帶領社會向前,繼續走「寧左勿右」路線,實則是為個人連任鋪路,而非以人民福祉為本,令人懷疑其是否有資格再當特首。
立法會港島東選區參選人訪問系列

+5

不認為參選等同「被收編」:參與才有機會填補不足

訪問前半部分在街站進行,當時潘焯鴻手持傳單、親自落場運送音響物資,與街坊打招呼。他承認論資源、競選團隊義工人手,肯定沒有對手的多,但相信只要選民肯出來投票,自己就有勝算:「我贏與不贏,取決的就是大家是否出來投票。我的目的很清楚,會邀請所有選民『不躺平,齊投票』,不論是否我的支持者。我要贏,而且是在拉高投票率後,堂而皇之地贏。希望任何對香港仍有願景的人,都不要吝嗇手上的一票。」

他提到,競選工程已開始約兩、三星期,初時街坊的反應比較冷淡,「十個有五個表現冷漠,另外五個眼神有疑惑」,但近期街坊的反應變得較熱烈,有較多人會給反應、願意接傳單、有眼神接觸,甚或有居民主動上前與他談天表達支持,認為這是好的預兆。

非建制參選人今屆承受不少壓力,尤其參選者須取得五大界別選委的提名,包括第五界別「國家隊」,如果入閘成功,又可能被其他非建制人士質疑為「花瓶」。潘焯鴻反駁:「我知道有些人見我一參選,就說我是『被收編』、『支持檢控(初選案)47人』,但不是這樣的。好比面前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覺得它只得一半,又嫌它有一粒灰塵不夠清,不敢去碰它。但永遠注視著它的不足,是不會推動到進步的。你要上前參與,研究如何令這杯水裝得更滿、更加清澈,才可以推動到改變,令它變得更好。」

「我毫不諱言,認為現時的制度是並未完美的,開放程度有進步空間,包括我自己尋求提名的過程都有許多困難,(民主步伐)回到回歸前的『基本步』,將《基本法》第45條和68條的普選步伐由頭開始過,未來需要再改善。民主黨問我政見時,我也是這樣答。」潘焯鴻如是說。

港島東參選人訪問系列專訪|首戰直選撼吳秋北 民建聯新星梁熙:有10年社區經驗不離地專訪|昔日中間派 廖添誠今代新民黨戰港東:因葉劉政治魅力入黨

潘焯鴻是港鐵沙中線剪鋼筋醜聞「吹哨者」。(資料圖片)

冷待政治標籤:「支持民主」不須他人認證

近日對於「非建制派」、「民主派」等等稱呼,政界出現不同說法,參選的非建制人士被一些民主派政黨人士不視為「同路人」;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剛撰文形容,「非建制」暗含不支持現今體制之意,日後隨時被DQ;有建制派候選人更指,非建制派參選人能獲得提名,顯示他們「只不過喺建制入面插多咗支旗」。

潘焯鴻表明,對於政治標籤這回事興趣不大,「香港在這方面真的太籠統,為何一定要非黑即白,說別人『不是A就是B』?如果真的要說,我就會接受自己是『民主派』,因為民主、人權、自由、法治等等普世價值是我的政治信仰;我也是『良知派』,我一見到不公義的事、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的『契弟』就會發聲批評。」他認為政治光譜這回事沒有所謂的「獨家代理」,是否「支持民主」也不須別人認證,執著於一個稱呼,實際上相當幼稚。

▼立法會港島東選區候選人▼

以修補撕裂為先:解結7.21、8.31是社會重新出發前提

潘焯鴻判斷現時的社會政治氣氛,主調仍然是撕裂:「大家仍然是立場先行,藍營會辱罵我,說要『拉』我,但明明我沒犯過任何法;黃營就說我參選即是擁抱選舉。兩種立場都是不理性的,被立場主導了思考。」潘指,香港政治回復表面平靜後,就應該思考如何修補以往種下來的亂源。

正因如此,潘近日在社交網提出8項修補社會撕裂的政綱,包括:(1)盡快進行區議會補選;(2)就包括死因庭未能判斷死因的案件,和社會存在疑惑的重大事件,成立調查委員會,尋求真相和公義;(3)完善檢控及保釋程序,緩減未審羈押情況;(4)對於案情輕微的年輕人,以「不留案底模式」彈性處理給予改過及更生機會;(5)對於干犯較輕微罪行並有悔意的青少年,擴大「簽保守行為」或/及「警司警誡」兩種安排;(6)對於干犯較輕微罪行並有悔意的成年人,擴大「警司警誡」;(7)就《基本法》第48(12)條所賦予特首特赦權力赦免或減輕刑罰。經由「長期監禁刑罰覆核委員會」系統設立審視機制,讓充分展示悔意人士的刑期獲得寬減;(8)政府問責官員恆常落區聆聽各階層人士意見。

他稱以上建議並非憑空想出,指特赦權、長期監禁刑罰覆核委員會,全部都是現時法律框架內的事物,在適當時機下,做這些事對社會有益,有助修補撕裂。他特別提到,修例風波期間有眾多爭議事件,尤其是7.21、8.31,必須有個清晰說法,社會才有條件重新出發。

斥林鄭「道歉論」挑動矛盾 錯解國家核心思想

不過現實似乎並未如潘焯鴻所想發展,港府至今拒絕就反修例期間的任何事件作獨立調查,林鄭上月底出席立法會閉門晚宴期間,更重提修例風波,指當日要求過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人,今日應該「向警隊道歉」。

潘焯鴻認為林鄭相關言論顯示其有連任之意,而經過政治判斷後,認為要取得中央的祝福和選委的支持,就要「愈左愈好」,因此作「政治性宣示」:「她是刻意找人做箭靶攻擊,故意說給所有人聽,是經過政治判斷後,為了宣示自己『夠左』,撈取連任的資本,我會說這十分自私和愚蠢。她作為特首,所說的話就是面向全港市民,竟然這樣說話?真的只懂拍馬屁。」

潘提到,近日中共第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人民」二字是提得最多,「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任」也是國家最核心的思想,只懂獻媚的人最終只會為國家、為香港帶來禍患。他嚴厲批評,林鄭上述言論顯示她沒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更加重視個人前途,不惜挑動矛盾、妨礙社會重新出發,將社會的死結愈扭愈緊:「真的會令人很懷疑,到底她還有沒有資格連任,繼續當我們的特首?」

為揭沙中線醜聞賣樓抗強敵

去年原定立法會選舉中,潘焯鴻以「打契弟」作為口號,意指狙擊一些出賣香港利益的人,今年則沒有再強調這一點,他稱這是因為現時「契弟」已愈來愈多,不用再刻意強調。他認為新政治形勢下,政治陣營間的勢力強弱懸殊,失去制衡;行政主導下特區政府不再尊重立法會;一些人得益於建制勢力的大擴張,用公權力榨取個人利益。「制度繼續沉淪,我會大聲疾呼,不讓這些人破壞香港。」

潘亦表明,日後不論當選與否,都會在自身最擅長的民生基建範疇中,「睇實政府荷包」。他指政府以往一直通過半官方機構,像港鐵、機管局等,於基建項目上名為融資,但實則上規避立法會監管,結果中間可能有帳目不清、利益衝突,甚至有機會出現「賤賣土地」的情況,影響庫房收支,「再係咁落去隨時要加稅」,明言會全力跟進潛在問題。

他表示,於揭發沙中線醜聞期間受盡壓力,以一人之力對抗港鐵、禮頓等「巨人」,只計打官司已自掏腰包花800多萬元,又親身上場花時間看法律文件,由於事後部分工程被「拖數」,面臨財政困難,須自行賣掉4幢物業,支付給工人和判頭。「我放棄那麼多事物,為的就是一個公義,要揭發工程問題,保障市民安全。我夠膽說,我的良知比很多人都高。」

立法會港島東直選候選人包括梁熙、廖添誠、吳秋北。立法會選舉各界別參選名單,請按此參閱《香港01》選舉網站。